人大代表把脉电子病历档案 ??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
到一家医院看病,拿着别家医院的检查单或化验单,医生说,不行,再查一次。这样的看病经历,很多人都有。如果病人的病历信息能在各家医院共享是不是会省时、省钱呢?今年两会期间,记者走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针对电子病历档案在我国建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刘忠军主任给出的答案是:电子病历档案需尽快规范管理。
伴随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医院信息化也成为医院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关口,做好医院相关信息数据的基础工作是当前医院开展服务的关键。刘忠军主任说,近几年全国正逐渐推行电子病历,过去的纸质病历在一些大医院都被电子病历所取代,为病人建立电子病历,不仅详细记录了病人诊治的信息,等于为病人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方便病人查询,具有终身可依赖的保健价值,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医疗检查、控制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这些信息对医院今后的医疗事业发展会有重要作用,对医院医疗科学研究还会提供帮助。目前,全国各地医院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明显。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信息化水平相差很大,一些初级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这种不平衡发展直接影响到电子病历档案在全国的联网。
电子病历档案全国联网,其最终能走多远,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刘忠军主任告诉记者,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外都是大势所趋,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近年来,我国国内不少医院引入医院管理系统,或推行了电子诊疗卡,大多数医院正逐步推广使用电子病历,像一些国内大型医院,特别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普遍做得好些,因为这些医院不仅注重医疗还注重科研,但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从现在推行的情况看,问题存在较多。刘忠军说,一是一些医院的电子化水平较高,长期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成果,有关诊断病人病情的全部数据和医院多年医学研究项目的数据很关键、很有价值,如果拿出来与那些本身资源较贫乏的医院共享同一网络系统平台,这些水平高的医院是否愿意?另外,病人的电子病历还存在着个人隐私、保密性的问题,作为病人及其家属是否愿意公开病情?电子病历被修改、删除、网上盗取等现象,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在当前电子病历未能达到全国联网的情况下,建议尽快加强各家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的规范管理。刘忠军向记者解释说,当前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后,服务站会将病人就诊情况进行登记,病人如想在专科医院治疗,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写一个推荐信,在推荐信中将病人的病史、疾病经过、主要检查结果都列清楚,病人带着推荐信再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在转诊中,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病人一些检查信息是可以在医院复印带走的,这些数据完全可以帮助他到另外一家医院解决治疗问题。目前医院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医师必须要同时开具纸质处方,经签章后给患者。这种带有医生签章的凭证,既让患者保留了有效证据,有利于维护患者利益,而且还有利于规避医患纠纷。刘忠军认为,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在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时,需尽快加强对电子病历的规范管理,各医院执行的好不好,是不是按规范做了,病人在转诊的时候,医院有哪些义务要协助病人,从制度上明确病人的医疗信息、相关数据哪些可以让病人带走,保证病人的下一步治疗,方便于民,造福于民。相信,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加快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档案的质量和功能作用会逐渐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也会给临床医生、医院和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