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奇帆市长的嘱托
“领导的关怀,是鼓励,是动力,更是鞭策。”这是重庆市丰都县档案局(馆)干部职工的深刻体会。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市长黄奇帆对丰都档案事业的关心、对丰都档案馆建设的支持、对丰都档案人的嘱托。值“十一五”圆满收官和“十二五” 开局之际,丰都县档案局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全县档案事业发展成就的同时,积极投身完善档案馆各项功能,朝着奇帆同志曾经提出的目标开拓奋进。
那是2006年1月20日,时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到丰都调研,听取了丰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县档案馆建设的规划后,对全县在移民搬迁中着眼长远建一座比原规模大10多倍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档案馆不再是计划经济年代政府部门内部单纯保管文件资料的场所,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历史成长有更好的表达。黄奇帆提出,新馆建设要完善功能,整合资源,要把丰都“鬼城”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全部在馆里展示,以吸引县内外更多人士来馆参观,更好地发挥档案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他嘱咐丰都县有关领导和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我到重庆工作了这么多年,跑了不少区县,还没有看到一座像样的档案馆,希望丰都新档案馆建得有特色,成为标志性建筑。”
新建档案馆,对于西部地区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最大的困难是筹措建设资金。丰都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费的困难是该县建馆的最大困难。黄奇帆对此积极出谋支招,破解难题。他明确指出:“档案馆建设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地方财政有困难,社会各界都应当支持,还可以发动有实力的企业来赞助。”并庚即将资助丰都建馆的任务落实给随行的重庆市国资委负责人。
黄奇帆同志关于筹措建馆资金的思路,一下子开扩了人们的视野。丰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方面在带团到河北省汇报三峡移民对口支援工作时争取档案馆建设资金的外援,另一方面安排人员联系企业赞助建馆。在重庆市国资委的大力协调下,他们于2007年6月前先后争取到重庆水务(控股)投资集团公司、重庆燃气集团公司、重庆交通旅游集团公司分别赞助丰都档案馆建设经费120万元、110万元、120万元。河北省也鉴于丰都的实际困难及时落实对口支援丰都县三四期移民迁建项目资金,其中300万元用于县档案馆建设项目。
黄奇帆同志对丰都县档案事业的热情关心和档案馆建设功能的真知灼见,不但极大地激励了丰都的建馆积极性,为丰都破解多年来制约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瓶颈”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全市新建档案馆工作中有关功能设计、建馆规模、资金筹措等方面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使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深受教育和鼓舞。按照奇帆同志要求,丰都县认真修改优化档案馆建设方案,合理设置内部结构,及时组织加快施工,用三年多时间建成建筑面积6382平方米(含附属工程)的档案新馆,在丰都县“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重庆市内外创下了难得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中西部地区有企业赞助350万元兴建的县级综合档案馆;第一个在三峡库区得到全国对口支援省(市、自治区)援助建馆资金达到300万元之多的县级综合档案馆;第一个在全市区县中建成馆舍面积达国家一类标准的县级综合档案馆。
如今,丰都县档案战线的同仁重温奇帆同志指示精神,进一步明晰了自己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决心不断拓展档案服务新领域,大力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全面夯实全县档案保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档案馆附属配套工程,建好展厅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把新馆打造成国家一级档案馆,切实推进全县档案事业同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以不辜负奇帆同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