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档案局六道防线、六大工程绘就十二·五档案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万盛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区将按照“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与转型对接、与发展同步”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启动建设新档案馆为重点,以构筑档案“六道防线”为载体,以实施档案“六大工程”为目标,以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为己任,为提升全区文化软件实力、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构筑档案“六道防线”,确保档案实体安全,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内涵质量
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档案部门和工作者的首要职责。为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秘,实现档案永久保存和利用,我们将构筑档案“六道防线”即:
第一“制度防线”。建立健全各项档案安全保密制度,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缺漏尽快制定,需调整的尽快修订,已过失的尽快清理, 使之形成完整的制度防线链条。加强档案制度的督促检查,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第二“环境防线”。充分考虑机关、学校、医院、企业、村居等档案室的安全选址,建设具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配置先进实用的档案安全设备,使档案始终处于安全、可控、有利的环境之中。
第三“技术防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音像档案进行综合性保护,尤其要加大档案数字化工程,使馆藏珍贵的历史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
第四“人员防线”。 在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档案意识,始终坚持把维护档案安全视作档案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推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对档案工作者进行经常性档案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和演练,增加各级各部门保护档案安全意识和本领。
第五“保密防线”。加强对涉密档案的严格管理,加大防泄密技术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电子文件(档案)安全保密的安全体系,确保珍藏历史档案和现行核心档案在保密上万无一失。
第六“思想防线”。在全区上下加大档案法律行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业务培训、理论研讨、进村入户、报刊电视等形式,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档案就在我身边,我与档案同行”的意识。
二、实施档案“六大工程”,自觉服务转型发展,为助推全区资源型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的档案环境
档案资源是历史之根、文明之源,也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的立足之本、创新之基。档案资料是推进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的核心,每一份档案都是我们家业中的“真金白银”。我们将实施档案“六大工程”即:
一是“档案文化”工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档案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与档案的有机融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档案的灵魂再现,是档案文化的升华和传承。大力培育档案文化,必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行政纵深”工程。理顺档案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案力度,严肃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人或事,提高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公信力。建立健全档案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档案责任书,并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
三是“民生覆盖”工程。坚持地区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融入到哪里,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到哪里,档案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构建和谐万盛领域覆盖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始终不渝地把服务民生作为档案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民生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数字带动”工程。以新档案馆建成为契机,加快档案馆数字化步伐,优先把国家重点档案、社会务方面和广大群众急需利用的档案数字化,加大对地区电子文件、重要档案数字信息的采集力度,同时全面推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努力构建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
五是“开发编研”工程。围绕地区转型发展和社会利用需求,依托档案馆资源优势和场地、设施条件、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发掘档案资源,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形成一批反映万盛历史、切合时政需要的编研成果。
六是“宣传教育”工程。精心组织实施档案宣传教育精品工程,区加强宏观调控,部门注重微观管理,镇、街道、企业加大指导、协调、组织、创新力度,村、社区主动工作,家家户户热情参与。做到“五个体现”即: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档案的本质规律,体现浓厚的现代气息,体现地域的文化特色,体现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努力构筑创“特色之区、之镇、之街、之村、之居”档案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