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重庆特产 | 永川秀芽——秀出嫩芽 香飘山城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位于巴山蜀水怀抱的永川,植茶制茶历史可追溯至两汉时期,其清幽之境备受“茶圣”陆羽、明惠帝、文人郑板桥推崇。相传明惠帝途经永川茶马古道,品茗后盛赞:“昌州海棠独香,永川茶叶更茗。”然而,悠久的产茶历史并未能即刻孕育出璀璨的明珠。受限于种植规模、品质不一且缺乏独特工艺与统一品牌,永川茶曾长期徘徊于大宗茶之列,附加值微薄,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历史的转折点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叩响。1959年,原四川省茶试站(今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当地鲜叶为基,匠心研制出一款形质兼美的针形绿茶。1963年,朱德委员长品鉴后欣然赞誉:“还是这个茶好。”次年,茶学泰斗陈椽教授为其正式冠名——“永川秀芽”。自此,一颗茶界新星冉冉升起。
步入21世纪,永川茶产业的引擎被强力点燃。“十三五”以来,永川区委区政府深挖自然禀赋,大力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跃进。“永川秀芽”凭借其“全国唯一,重庆独占”的针形特色,在名优茶市场傲然绽放。2010年,“永川秀芽”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重庆茶叶首个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轮驱动格局。至2022年末,永川已拥有1个“永川秀芽”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19家,培育出云岭、新胜、云升、永荣等21个企业品牌。全区汇聚各类茶叶经营主体203个,涵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一条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与茶旅的完整产业链条已然成形。

永川秀芽(永川区档案馆馆藏)
匠心雕琢:半世纪淬炼的茶魂
“永川秀芽”的非凡品质,是半个多世纪匠心传承的结晶。其技艺演进可溯至三个阶段:1959年至1964年为研制奠基期。初名“四川秀芽”,精选中小叶种茶树“一叶一芽初展”的鲜嫩原料。1964年,陈椽教授赋予其“永川秀芽”这一传世之名。奠基人以高竹屿等前辈为代表。1965年至2000年是手工精进期。此阶段以纯手工制作为主,匠人们相继攻克了手工造型、揉捻力度、品种搭配等关键技术瓶颈。科研先驱狄化炤于1979年在《茶叶科技》上发表《“永川秀芽”的制造》,首次系统梳理其手工技艺精髓,该文后被收录于陈椽教授1985年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受限于手工效率,产量尚小,未能实现规模化。技艺的火种在一代代匠人手中传递:狄化炤、赵铸成、郑定贵、谭和平、王云、胡增旬、杨德明,以及后期的李中林、周正科、吴全、徐泽、刘素强、胡翔、鲁礼勋等。2001年至今开启了规模化生产的新纪元。核心技术于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031175899),标志着机械化加工的基本实现。匠人们将数十年手工经验融入机械革新,优化初精制工艺,最终形成独特的“永川秀芽”制作体系。以此技艺雕琢的茶品,外形紧圆细直、色泽鲜润翠绿、汤色清澈绿亮、香气鲜嫩高长、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匀明亮,以“形秀、叶绿、汤清、味醇”独步茶林。如今,“永川秀芽”已手握63项生产加工专利,品质臻于至善。
在云岭茶业的车间里,非遗传承人胡翔、鲁礼勋指尖翻飞,生动诠释着凝聚匠心的手工绝艺。一片“永川秀芽”的诞生,需历经摊放、杀青、揉捻、抖水(初烘)、做形、烘焙六大环节十二道工序,运用捞、翻、抖、团、滚、压、抓、理、搓九大手法,全程约六小时的专注雕琢。其工艺精髓被概括为:“鲜叶适度摊放,杀青中度偏嫩,初干以烘代炒,轻揉与灵巧相结合,足火则薄摊,文火漫烘。”
科技筑基:标准化引领产业腾飞
永川区深知规模与品质是品牌长青的基石,全力推动茶产业向“五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迈进。基地建设突飞猛进。依托基地建设、苗木栽种及三年管护等补贴政策,茶园面积自2016年的4000公顷迅猛扩张至2022年的7400公顷,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永荣、红炉等8个镇街。同步推行良种普及、夏秋茶社会化服务、有机肥替代化肥及标准化绿色防控,夯实优质原料基础。加工能力雄踞重庆之首。借力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改造旧厂、引进新线,形成“大+小”、“精+粗”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至2022年,全区23家茶叶企业拥有7万平方米厂房、860台(套)设备,年加工能力高达1万吨,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标准体系保驾护航。携手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专家团队,于2022年在国家平台发布并修订《永川秀芽团体标准》《永川秀芽生产技术规程》《永川秀芽加工技术规程》。同时,深化制订名优绿茶与炒青绿茶的产品及技术标准。所有标准严格限定原料产于永川全境,并突出其独特品质特征。2022年,“永川秀芽”产量达8500吨,产值突破10.72亿元。

永川茶园(永川区档案馆馆藏)
文化赋能:节会铸就品牌辉煌
永川以茶为媒,以节会友,深挖文旅融合潜力。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自2003年启幕,已成功举办九届(截至2022年),成为集经贸、文化、旅游于一体,规格高、跨区域、国际化的盛会,展示着永川茶的独特魅力。永川秀芽斗茶大会始于2017年,每年一届,是甄选最优品种、制定种植生产标准、提升工艺水平的重要平台。2022年首创永川秀芽采茶大赛,以“提升茶叶技能,推进产业振兴”为主题,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声名远播:百项殊荣见证品牌价值
多渠道、高强度的品牌宣传,使“永川秀芽”声名鹊起。2022年其品牌价值评估高达28.84亿元。宣传矩阵包括:制作专题片《永川秀芽,茶秀天下》、登陆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及重庆扶贫公益行动、核心媒体深度报道、斥资千万发布广告、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茶博会、西部农交会等大型展会。

永川秀芽获得全国最具文化底蕴十大地理标志名茶称号(永川区档案馆馆藏)
累累硕果闪耀夺目:1985年载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1989年农业部“全国优质农产品”、2010年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评为“全国最具文化底蕴十大地理标志名茶”“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获“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2021年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纳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乡村振兴行动”“重庆市主推六大农产品品牌之一”“重庆市五星冠军茶叶区域品牌”,累计荣获国内国际大奖100余项。
从历史深处的茶马古道到现代产业的璀璨名片,从手工作坊的精雕细琢到智能工厂的规模生产,从地方名产到闪耀国际的百项殊荣,“永川秀芽”的崛起之路,是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交融的壮丽诗篇。手握“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的金字招牌,承载着近29亿元的品牌价值,这一缕源自巴渝深山的千年茶香,正以更自信、更醇厚的姿态,飘向世界,续写永恒芬芳。
供稿:永川区档案馆
作者:陈红云 李治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