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重庆特产 | 渝北羽毛国画——非遗的传承密码与创新华章
渝北羽毛国画,以其取材自然、巧夺天工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手工艺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基因,又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聚焦其历史脉络、工艺精髓与当代挑战,探寻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密码与创新华章。
历史长河:从古朴装饰到艺术自觉
羽毛与艺术的结缘,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便尝试利用羽毛进行创作,常辅以彩绘,虽形式简朴,却已显露对这种天然材料的审美探索。至汉唐盛世,羽毛艺术迎来重要发展,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用各种羽毛拼贴于绢上的装饰工艺品。
历经朝代更迭,羽毛画技艺在清代得以延续。现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清代羽毛画遗存,成为后世研究其时艺术风格与技艺的重要物证。它们以精湛的构图、丰富的色彩诉说着历史的辉煌,也印证了这门艺术的顽强生命力。
渝北羽毛国画,正是这一古老谱系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成果。它并非简单的技艺复刻,而是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传承者们慧眼独具,从家禽羽毛中寻觅大自然的馈赠,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肌理与形态,将花鸟鱼虫、山水意境栩栩如生地定格于画面。每一根羽毛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化作画家描绘自然的灵动之笔,成就一幅幅充满生机的艺术画卷。

羽毛国画作品:《金珠满藤》(渝北区档案馆馆藏)
羽毛国画的深层魅力,更在于承载的中华文化核心——“天人合一”的哲学。羽毛国画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造物的崇敬与巧妙运用,将这份对和谐的追求融入创作。作品不仅呈现自然之美,更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和谐的向往,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精神桥梁,浸润着独特的东方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2013年,渝北羽毛国画荣膺重庆市渝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这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赋予其传承与发展使命的新起点。

羽毛国画入选渝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渝北区档案馆馆藏)
匠心独运:技艺传承与锐意创新
渝北羽毛国画的制作,是一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审美的复杂手工之旅。其工序严谨,环环相扣:选材、除尘除臭、脱脂灭菌、设计构图、选羽配色、羽毛造型定位、技术粘贴、精工修饰、题跋落印、装裱成画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技艺,细微之差皆影响全局。
在传承方面,羽毛国画严格遵循了古法制作技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徐南南作为羽毛国画的代表人物,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掌握了羽毛画的传统技艺,更在采羽、处理羽毛、选羽、用羽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精准和精细的工艺流程创新。她巧妙利用羽毛的天然色泽和纹理,将二维的平面表现出三维的视觉效果,使作品远看像国画,近观如刺绣,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被誉为“巴渝一绝”。如今,技艺已传承至第二代。徐南南之女顾倩,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审美与个人感悟,持续推动技艺演进。社会力量的支持也为传承注入活力,被四川美院挂牌定名为“女大学生手工编织创业实践基地”和“重庆市渝北区社区教育学院羽毛画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技艺传播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创新方面,羽毛国画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多种新型表现形式。卷轴式羽毛国画是代表性突破——将精细处理后的羽毛巧妙地粘贴于可卷曲的宣纸上。这一创新既保留了羽毛画的独特质感与艺术魅力,又赋予了作品便于携带与收藏的实用性,契合现代生活需求。跨界融合是另一创新维度。艺术家们将诗词意境、书法神韵、篆刻古朴等传统艺术元素有机融入羽毛画创作。羽毛的天然肌理与书法的遒劲线条、诗词的隽永意境、篆刻的金石韵味相互映衬、交融共生,形成充满文化厚度与时代气息的新颖艺术风格,极大地提升了羽毛国画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影响力。
时代浪潮:机遇共生与挑战并存
新时代为渝北羽毛国画带来了广阔前景。国家对非遗保护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扶持,营造了良好的传承生态。同时,传统文化消费热潮兴起,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美感的羽毛国画,日益受到市场瞩目。艺术家与设计师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深入挖掘羽毛国画的文化内涵,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涵盖家居装饰、文创产品、艺术礼品等多元领域的创新之作。这些作品让古老技艺走进日常生活,拉近了公众与传统艺术的距离,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然而,前行之路亦非坦途,挑战严峻。首先是传承断层之忧。工艺高度复杂精细,耗时耗力,要求匠人兼具精湛技艺与超凡耐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吸引并留住年轻传承者困难重重,后继乏人成为最大隐忧。其次是科技冲击与成本压力。机械化生产凭借效率与成本优势,对依赖纯手工、高成本的羽毛画构成现实压力。如何在坚守手工艺术独特价值的同时,探索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路径,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三是原料保障之困。对特定优质家禽羽毛的依赖,使其原料供应易受养殖业波动影响,品质与数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四是市场竞争之烈。传统文化市场繁荣伴随激烈竞争,如何在众多手工艺品类中脱颖而出,提升羽毛国画的辨识度、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考验着传承者与经营者的智慧。
破局之道:融合传承与创新驱动
面对挑战,渝北羽毛国画的守护者们正积极破局。一是培育新生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工作坊,结合新媒体传播,普及技艺知识,弘扬文化价值,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与传承使命感。二是拥抱科技赋能。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制作效率和作品质量。三是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羽毛国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认可度,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展会,拓展销售渠道,结合地方文旅资源,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实现文旅融合共赢。四是保障原料可持续。探索建立稳定、高品质的羽毛供应链合作机制。
渝北羽毛国画的魅力源于对“天人合一”文化精髓的坚守,更在于永不停歇的创新步伐。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在传承人矢志不渝的匠心守护、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策略驱动下,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之花,必将在传承与创新的沃土上持续绽放,生生不息。它不仅将继续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更将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界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为弘扬民族精神、滋养美好生活贡献永恒的光彩。
供稿:渝北区档案馆
作者:赵佳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