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档案游巴蜀 | 从深山秘境到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景区
在川西北的崇山峻岭间,大自然以最原始的方式,为我们保存了一份无与伦比的生态档案:九寨沟—黄龙景区。这里的一湖一瀑、一钙华一彩池,都是地球用亿万年时间书写的自然文献,是无需人工编码的天然记忆库。请跟随这份“自然档案”,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生态之旅。
翻开档案,九寨沟与黄龙的“成长故事”徐徐展开。在20世纪60年代,这两处秘境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仅有当地牧民在山间放牧时偶然窥见其容颜。到了70年代,随着旅游业在国内逐步兴起,九寨沟和黄龙的开发提上日程。1978年,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同年,黄龙也被纳入重点保护区域。
1982年,九寨沟、黄龙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九寨沟和黄龙双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申报成功后,九寨沟和黄龙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之后又陆续得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荣誉。
九寨沟《世界遗产》奖牌
黄龙《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奖牌
九寨沟:水的王国,彩林的世界
九寨沟以“水”为魂,沟内共有114个海子(湖泊),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宛如散落在山间的蓝宝石。其中,长海是九寨沟最大、最深的海子,其海拔3101米,长约4.3公里,最深处达90米,湖水常年碧蓝,即使在冬季结冰,也宛如一块巨大的蓝冰,晶莹剔透。五花海则以“色彩斑斓”著称,由于湖底沉积的钙华、藻类以及水中的矿物质,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蓝、绿、黄、橙、红等多种颜色,档案中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五花海的色彩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春季湖水清澈见底,夏季水草丰茂,秋季倒映着周边的彩林,冬季则覆盖着薄薄的冰层,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彩画。
五花海彩林 梁峰摄
除了海子,九寨沟的瀑布也堪称一绝。珍珠滩瀑布是九寨沟最具特色的瀑布之一,水流撞击在钙华滩上,溅起无数细小的水珠,宛如珍珠洒落。珍珠滩瀑布宽约270米,高约21米,水流从滩上倾泻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观,《西游记》片尾曲中唐僧师徒走过的瀑布便是此处。诺日朗瀑布则是九寨沟最宽的瀑布,宽达320米,水势汹涌,声震山谷,宛如一条白色的哈达悬挂在山间,夏季水量充沛时,瀑布气势磅礴,冬季则凝结成冰瀑,晶莹剔透,别有一番风味。
九寨沟的彩林同样令人惊叹。据记载,九寨沟内有枫树、桦树、杨树、槭树等多种彩叶树种,每到10月中下旬,彩林进入最佳观赏期,漫山遍野的彩叶与碧蓝的海子、洁白的瀑布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此外,九寨沟的冬季也别有一番韵味,雪花覆盖在彩林和海子上,海子表面结冰,瀑布凝结成冰瀑,整个景区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黄龙:钙华的奇迹,瑶池的化身
如果说九寨沟是水的王国,那么黄龙就是钙华的世界。黄龙以其独特的钙华地貌闻名于世。黄龙的钙华地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由于黄龙沟内的水流富含碳酸钙,当水流遇到障碍物或地形变化时,碳酸钙便会沉积下来,形成钙华滩、钙华池、钙华瀑布等景观。
夏季五彩池
黄龙的钙华池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共有3000多个串珠状钙华池,它们沿着黄龙沟依次排列,宛如梯田一般。其中,五彩池是黄龙最大、最美丽的钙华池群,其海拔3576米,由693个钙华池组成,每个池子的颜色都各不相同,有的碧蓝如宝石,有的翠绿如翡翠,有的金黄如琥珀,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池波光粼粼,宛如“人间瑶池”。除了钙华池,黄龙的钙华滩也极具特色。巍峨雪山下富含碳酸钙的清澈泉水,在黄龙沟这块神奇之地营造出世界壮观的钙华滩流——金沙铺地,8万多平方米的金色钙华滩流静卧于密林之中。清朝文人胡世荣曾留下了“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的赞誉诗句。
守护自然瑰宝,传承巴蜀文脉
从档案中的寥寥数笔,到如今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与黄龙的发展历程,是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生动缩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和黄龙不仅是自然瑰宝,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九寨沟的海子边,欣赏着碧蓝的湖水和五彩的彩林;当我们站在黄龙的五彩池旁,惊叹于钙华地貌的神奇与美丽时,我们应该铭记,这些自然奇迹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九寨沟与黄龙将继续绽放光彩,向世界展示川西大地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让我们跟着档案的脚步,继续探索巴蜀大地的更多精彩,让自然与历史的魅力永远流传。
供稿:阿坝州档案馆
策划、视频制作:四川省档案馆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档案、图片来源:阿坝州档案馆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