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跟着档案游巴蜀 | 千年蜀道的雄奇与诗意:翠云廊——剑门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0 08:30:23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四川盆地北部,有这样一片森林——数万株古柏森然挺立,用苍翠的枝干书写着“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绿色史诗。有这样一座关隘——它雄踞于断壁之间,承载着两千年的金戈铁马与文人墨客的叹息。这里,便是广元剑阁县的翠云廊与剑门关,一处集自然奇险与人文厚重于一体的世界级景观。


翠云廊:穿越千年的绿色梦境

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得自于清代诗人、剑州知州乔钵“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的诗句。数万株千年行道古柏树,呈“人”字形分布,环绕在剑州古城(今普安镇)周边,北至昭化,南抵阆中,西达梓潼,形成了“三百长程十万树”的壮丽景观。

26bbac80568d47458c20d6036e8e5e88.png

翠云廊

一树千年。这些古柏树的栽植,自秦汉开始,历经七次大规模栽植,现存古柏20391株。其中,最密集的部分位于剑阁县境内,现存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达1050年,年龄最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这些古柏历经千年沧桑,仍茁壮挺拔,郁郁苍苍,虬枝盘结间或如巨龙腾空,或似老僧入定,在古代发挥着植树表道、保护路基、遮阴避暑等重要功能。

世代守护。翠云廊古柏能留存至今,与历代官民共同保护有很大关系。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8e88813ff69d454abed9d291adfea97e.png

《剑州志》关于翠云廊“官民相禁剪伐”的记载

古道新生。如今的翠云廊,早已不再是静默的“世界奇观”,正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焕发出蓬勃生机。清晨,薄雾缭绕的古道上,徒步的游人络绎不绝,“明代县令”正清点古柏、交接官印,沉浸式情景剧向游客传递着古柏保护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研学的游子轻抚2300岁的“帅大柏”,从树皮的纹理中解读古柏千年永续的“文明密码”;生态博物馆用全息投影展现古柏的生命脉络,科技让千年历史触手可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徜徉于翠云廊的万顷碧波中,你会明白——这里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典范,更是一场延续千年的文明传承。


剑门关:天下雄关的硬核美学

相距翠云廊不到10公里,就是让诗仙李白惊叹、令兵家悍将折腰的天下雄关——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的诗句道尽了剑门关的险绝。曾几何时,剑门关成了“蜀道难”的代名词。

威震蜀北,锁钥川陕。剑门关的险,是大自然最狂野的想象。

两亿年前的地壳运动,将盆地东北边缘的龙门山剧烈抬升,巨石堆积,山势耸立,形成连绵数百里的天然屏障,七十二峰直插云霄,洪积物与剑门砾岩不断堆积,最终在大剑山断裂带处形成一道高300米、宽仅50米的天然狭长隘口——剑门关。

d919342d336147a09dbd379689bbf429.jpg

剑门关老关楼新旧对比档案图片

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翻开泛黄的《剑州志》,依稀可见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的由来。秦惠文王吞巴蜀以为粮仓,留下了“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苦心经营剑门,蜀汉大将军姜维凭剑门天险,以三万疲敝之师硬撼钟会十万魏军,死守三月不退;唐代周武时期,始置剑门县,设剑门关。20世纪80年代,剑门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a728c9ea25c48bf8f600a56a3d76f3c.png

广元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证书》

丹霞载古,光影开新。如今,关楼前姜维雕像白马银枪,目光如炬;雷鸣桥畔,丹霞崖壁上仍似回荡着诸葛北伐的鼓角争鸣。行走于猿猱道,脚下是垂直的悬崖,手扶铁链方能挪步;仰望石笋峰,79米的孤岩如定海神针,顶部灌木如冠,传说八仙之一韩湘子曾在此驻足。俯身鸟瞰,夕阳西下,整座关隘竟是绵延百里的“丹霞长城”,赤壁如焰,云海翻涌,恍若置身《蜀道难》的泼墨画卷。夜幕低垂,3D投影在巍峨崖壁上演绎《剑门长歌》的壮阔史诗,羽扇轻摇的诸葛亮从历史烟云中破空而来,这一刻,千年的历史从石壁裂隙中苏醒,光影的笔触在天地间写下荡气回肠的史诗。


双绝合璧,四季风华

剑门关的刚烈中蕴藏着翠云廊的柔情。春日的翠云廊,古柏新绿与野樱纷飞共舞;夏日的峡谷瀑布如银河倾泻,清凉彻骨;秋霜染红层林时,剑门七十二峰仿佛悬于火海之上;而冬雪皑皑时,关楼飞檐挂冰,宛如水晶宫阙。剑门关与翠云廊,一刚一柔,一险一幽,一石一树,共同构成了蜀道文化的“活化石”。这里是摄影师的天堂、三国文化爱好者的打卡地。你可以挑战惊险的鸟道,触摸崖壁上的三国烽烟;也可以在翠云廊的古柏荫下,品一盏剑门绿茶,听风吹过树梢的千年絮语。下山后,别忘了在剑门关古镇点一桌豆腐宴——这里的豆腐能做出300多道花样,传说源自姜维守关时的军中智慧。最后,再去剑阁县城泡一泡天然温泉,洗去旅途的尘劳。

当夕阳为古柏镀上金边,当月光洒在关楼的雉堞上,这些镌刻在石头与树木上的档案,仍在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这份古蜀道上的雄奇与诗意,将在风中吟唱下一个千年传奇。



供稿:广元市档案馆

作者:姜鹏飞 杨小荟  

策划、视频制作:四川省档案馆

档案、图片来源:广元市档案馆 剑阁县档案馆 剑阁县文广旅体局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