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档案里的抗战故事 | 书画救国:李翰清的抗战笔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0 08:30:46 浏览次数: 【字体:

3750c3c94abd4259a457efa9eed868b9.jpg

1937年,全民族抗战的烽火燃遍神州大地。值此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艺术家李翰清先生挺身而出,以笔为枪,以墨为血,发起创立了“书画救国协会”。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团体,更是一个凝聚爱国艺术家力量、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抗战的先锋阵地。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李翰清先生带领协会同仁,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以艺术家的担当,谱写了一曲“艺术报国”的壮丽篇章,其精神与贡献,是抗战文化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书之家创立书法学校

李翰清,安徽巢湖人,从小对书画就充满兴趣,少年时期潜心学习书法、国画。他的书法仿效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作品苍劲有力,气宇轩昂;写的字转角内圆外方,有清代书法家张裕钊之妙。李翰清曾在军队、政府中任职。后来,他离开政府,在南京经社会局批准下成立翰清书法学校,专门教授书法、绘画等。李翰清、石友松夫妻二人有一个儿子,在陆军八十七师担任连长,在抗击日军侵略作战中阵亡。李翰清在切身感受到国仇家恨后,决定化悲痛为力量,以笔杆代替枪杆,宣传抗日,宣传兵役,贡献国家,为国家、为儿子报仇雪恨。1937年李翰清开始专门通过书画展览等方式宣传兵役,宣传抗日。他先后在南京国际饭店、大华饭店、神州旅馆、华安旅馆、青年会、湘兴旅馆等六个地方长期举办私人藏书籍、书画展览。

 

西迁途中创立书画救国协会

随着日军向南京逼近,李翰清在南京开办的翰清书法学校被迫停办。他和妻子石友松等人在日军攻陷南京前携带书画离开,一路西迁。虽然西迁路上他们面临诸多艰难险阻,但是李翰清还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宣传抗日,组建书画救国协会,先后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的涂县、芜湖、大通、安庆、彭泽县、九江、南昌、株洲、长沙、益阳、南县、沙市、宜都、宜昌等地公开举办书画展览,宣传兵役,宣传抗战。这些书画展览展出的大多数是书画中之精品,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展览获得收益除了用于兵役宣传、抗日宣传外,还有一些剩余的费用。可是李翰清并没有把剩余费用留作私用,而是用于慰劳在抗日战场上受伤的抗战将士和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

 

不畏曲折宣传抗战

1939年春,李翰清等人一路西迁来到万县。他们在四川省万县举办书画展览达五天,向万县各界民众节约献金竞赛大会献金1000元法币。同年10月,李翰清在丰都县举办书画展览五天,并部分收益捐献给军委会以资助抗战。1939年11月,李翰清组织书画救国协会全体会员加入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被推举为丰都区会筹备员暨兼任常务理事,同时兼任丰都区会流动宣传团主任。此后,李翰清在丰都县、忠县开展反侵略宣传、工作10个月,成立通讯处53处,有7045人加入了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李翰清在丰都县还将书画救国协会改组为抗敌书画宣传团。抗敌书画宣传团成员有32人,连同家属大约100人;设团长1人,由李翰清担任;副团长1人,由石友松担任;另设有助理、消费股、经费股。1942年2月李翰清等人来到重庆举办书画展览,宣传兵役。

 b938a142e12e4b1887bdf45deb429f51.png

▲1942年2月,抗敌书画宣传团在重庆为宣传兵役、宣传抗日的呈(重庆市档案馆藏)

李翰清在西迁途中把大多数收藏的书画售卖完后,便以抗敌书画作品、抗敌字书等为主在各地举办书画展,积极宣传抗日,宣传兵役。他组织胡文斌、刘明卿、赖洲民、陈铁珊、孙业儒、李凤鸣等抗敌书画宣传团的成员以抗敌漫画、抗日标语等在各个城镇路口、乡村张贴或者分发抗战兵役宣传纲要等宣传抗日的传单等,有时候还邀请当地学生通过歌唱方式进行宣传。抗日传单所写“若不打倒日本,东亚永无和平之日”“振起精神,向胜利的道路上迈进”“征兵是救国图存的急务”“前方将士杀敌,后方出钱劳军”等内容,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抗战的实际情况,又积极地宣传了抗战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民族精神,坚定抗战信心。李翰清亲自撰写唤起民众奋起抗日杀敌的对文、诗词,石友松则专门负责设计屏条,然后由李翰清书写。李翰清等人所举办的书画展,内容上即体现了促使国人警醒,坚决抗日,反对侵略的意味,又不失美观,通俗易懂,俗不伤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在各个展出地点颇受社会各界欢迎。

 44bb37e637c24f22b317e8e13faa3c3f.jpg

▲抗敌书画宣传团宣传抗战的传单(重庆市档案馆藏)


作者:温长松

作者单位:重庆市档案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