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档育人 | 一封抗战烈士的家书
王孝桂老人曾有一个宝贝:外层包着报纸,中间是一层白纸,里面还包了一方手帕,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四角已被磨得生了毛边的牛皮纸信封,信封里是几张颜色泛黄的纸片。
这是什么宝贝,令老人如此珍惜?
原来,王孝桂的父亲,是抗日英烈王超奎。那几张纸片正是王超奎从抗日前线寄回的家书。
2023年5月,王孝桂老人过世。此前,老人早已将书信捐出,让更多人了解他父亲,了解那一辈人。他曾说:“这是父亲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纪念。”
王孝桂在世时的记忆里,父亲王超奎在他两三岁时参军,几个月后,他的妹妹王孝梅出生。
从那以后,每当收到父亲的来信,就是王孝桂一家最快乐的时候。
▲淞沪会战时的王超奎。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供图
“父亲的来信都是寄给大伯(王咏琴),再转交给母亲,有时信里还附有照片。每次母亲接到父亲的信件和照片,都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一个专门的匣子里,等没人的时候,再拿出来细细翻看。”王孝桂在世时回忆,“父亲在信里曾说要回家来看我们,但终究是再也没有回来。”
有一天,王咏琴泪流满面地将一封信交到王孝桂母亲手里,告诉她,王超奎已经战死沙场。王孝桂母亲抱着信,放声恸哭。那年14岁的王孝桂也嚎啕大哭起来,他知道,父亲再也回不来了。
很快,家里又收到一封来自抗日前线的信,寄信者是王超奎部下、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第133师第398团2营副营长杨羲臣。在信中,杨羲臣讲述了营长王超奎英勇牺牲的经过。
信中说:“此次湘北会战,超奎兄与侄同守新墙,去岁十二月下旬敌开始攻击,全军伤亡惨重,超奎兄平素忠勇,不愧为革命军人。二十五日十时,率所部出击,不幸,身中敌机弹阵亡。尸运至岳阳所属向家洞埋葬。此次会战大捷,超奎兄虽殉难而大捷成功,全奈(赖)超奎抱必死之信念。以一营兵力遅(迟)止敌一日,掩护我军部署方得大捷。现师长已报请抚恤委员会,请特抚恤以慰伯母及超奎在天之灵。伯母,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超奎之死保护全国民生存,领土完整,死有重于泰山……”
王孝桂将杨羲臣的信与父亲的诀别书一起,用手帕和纸包起来,夹在影集里,放在卧室大衣柜的底层保存。
2013年7月中旬,王孝桂将这些书信郑重地交给重庆市武隆县档案修志馆(今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经修裱后永久收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再次拜读王超奎家书复印件,字词之间,烈士“以身殉国、战死疆场”的爱国之志跃然纸上,与家人离别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王超奎(1907—1941),四川省武隆县(今重庆市武隆区)庙垭乡白云村人。1928年,王超奎投笔从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超奎随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出川抗日。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时,时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第133师第798团3营9连连长的王超奎在寄往家乡的一封诀别信中写道:
慈祖、母吁:
我从在贵州出发北上后,心中是很爽快的,并且身体很强健,精神很好。不觉一月半就到达上海了。经过贵州、湖南,乘火车由粤汉铁路到武汉,由汉口乘火车经过平汉铁路到河南郑州、开奉(封)、徐州转陇海铁路到安徽蚌埠,转津浦铁路到江苏浦口、南京,转京沪铁路到镇江、无锡、苏州、崑(昆)山,以(已)到上海。在这经过当中的事,所看见的,所遇着的,真是难言。在武汉,我见着日本的飞机把武汉的人民炸死数百,房屋炸毁一百多家。又在河南、徐州轰炸,徐州的车房被炸毁,我部队还好无损。又在安徽蚌埠县亦遇日本轰炸,部队亦无损。将到南京时,日机来京夜间轰炸,部队与都市均无损失。在无锡日机轰炸,以至于三天之久还未夕(熄)火,在苏州以(已)被日机轰炸数次。沿途一带,真是耳不忍闻,目不忍视。我部队驻距上海十里处南翔乡间,十二三日被日机轰炸,日夜不止,但防空准备得很完善,终无损失。昨日,我部以(已)加入火线。希望慈祖、母二安人不以男为念。男是抱定宗旨、以身殉国、战死疆场为荣!
请慈祖、母保贵(护)身体为要,阁(阖)家庭人等不必思念我。好了,我是你们无望的一个人了。今夜时间也不待了,请了!
敬祝
慈祖、母玉体均安!阁(阖)家庭人等亦好!
离别你的儿子,超奎敬禀
外批,我们部队现在编为陆军二十军一百三十三师三百九十九旅七百九十八团三营九连。
(请勿回音)
▲王超奎的家书。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供图
1941年12月24日,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奉命在新墙河以南,汨罗江以北地区阻击敌人。当天傍晚,日军以飞机、坦克掩护步兵、骑兵进犯新墙河,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第133师第398团2营营长的王超奎指挥全营顽强阻击日军。激战一昼夜后,因其他战线失利,敌人乘隙钻入,将王超奎营阵地包围。
孤立无援中,王超奎带领战士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猛烈轰炸下沉着应战,率部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拼杀。日军逼近相公岭时,两次中地雷,死伤步骑兵极多。随后,日军在燃烧弹的掩护下攻入阵地,王超奎营伤亡惨重。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第133师第398团团长徐昭鉴曾命其后移,王超奎拒不受命,言“本人生命能延续一小时,阵地即可保持一小时”。1941年12月25日,王超奎在下令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子弹击中,壮烈殉国。在民族危亡之际,王超奎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军人“以身殉国、战死疆场”的誓言。
▲王超奎革命烈士证明书。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供图
王超奎营的拼死掩护,为战区主力部队集结抢得时间,从而完成在长沙附近的战略反攻部署,赢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王超奎为陆军中校,并将湖南省岳阳县“新墙乡”改名为“超奎乡”(后恢复“新墙乡”),“相公岭”改名为“王公岭”。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超奎为革命烈士。2020年,王超奎被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作者:武隆区档案馆 李才东
来源:《当代党员》202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