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渝档育人 | 重庆党组织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2 11:05:13 浏览次数: 【字体:

2f9d7ee9b246400e8ff21214d4267045.png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

在重庆党史中,有一份弥足珍贵的会议记录档案,记录了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重庆地委”)召开的首次民主生活会情况。会议的主持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杨闇公。

这场民主生活会因何而开?又解决了什么问题?让我们翻开档案,去探寻这段永不褪色的红色历史。

 

1926年4月15日,重庆党、团地委就解除杨洵、童庸生误会而召开的民主生活会记录摘页。中央档案馆馆藏


矛盾风波初显现

1925年7月,中共党员杨洵受党中央委派来到重庆,在党的隐蔽活动地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开展工作。来渝工作不到半年,杨洵感到种种不适。杨洵认为重庆团组织领导人童庸生个性强势,不仅插手自己负责的中法学校教职员事务,还时常质疑自己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重庆地委也有同志对杨洵颇有微词。种种误会与矛盾,让杨洵如鲠在喉,影响了工作热情。

1925年12月,倍感委屈的杨洵在重庆党、团组织主要领导人杨闇公、吴玉章、童庸生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之际,向党、团中央去信,汇报重庆党、团组织工作情况,反映重庆党、团组织存在的团体个人化等问题,以及与童庸生合作上的不愉快。杨洵的信引起了党中央对重庆党、团组织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重庆党、团组织内部团结问题倍感担忧。因此,在杨闇公、童庸生参加完国民党二大转道上海汇报工作时,党中央立刻召集二人及在上海的四川籍党员作了详细谈话,并反复叮嘱杨闇公、童庸生回重庆后立即召集党、团组织的负责同志和与此事有关的同志召开会议,澄清事实、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带领党、团组织继续前进。此时的重庆,四川军阀白色恐怖正烈,刚成立不久的重庆地委肩负革命重任,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可能会给党、团组织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民主生活会化解内部矛盾迫在眉睫。


民主生活会化干戈

1926年4月15日,杨闇公主持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冉钧、童庸生、程秉渊、杨洵、张昔仇、李嘉仲、喻凌翔、刘成辉、吴鸿逊等重庆党、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童庸生和杨洵分别陈述事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杨洵从与童庸生的隔阂说起,陈述童庸生的种种不是。而童庸生针对杨洵的意见,逐条回应相关情况,澄清了基本事实。与会的其他同志针对童庸生和杨洵陈述的内容进行确认,对双方提出诚恳的批评,态度严谨、言辞恳切、直指要害,让二人心悦诚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杨闇公虽与童庸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但在会上不偏不倚、公正严明,不打断在场任何一人的讲话,要求所有人打消顾虑畅所欲言,尽可能消除误会。在所有人发言完毕后,杨闇公对发言内容进行总结,指出童庸生存在“自信力太强、冲动性大,加以情感变换太大,做事要求很强,均易出现操切的毛病”问题,杨洵存在“工作太不努力,误认个人为团体,既有怀疑应先向地方解决,不宜站在团体外面去谈话”问题,恳切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奋斗。

最后,针对这次民主生活会,杨闇公以极为严肃的态度强调党、团组织成员要强化组织观念,“时时刻刻都应拥护团体的统一的,不要因一点小事误会而离开团体去说话,表现分裂的毛病”。针对杨洵在信中反映的团体个人化倾向问题,杨闇公着重指出党组织是一个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整体,党组织“不是私人能够把持的,绝不是个人化的,是要团体化的”,党员应当严守组织纪律,维护党组织团结和集中统一。


宝贵启示永留存

此次民主生活会,是重庆地委成立后召开的首次民主生活会,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次民主生活会,让杨洵和童庸生化解了误会与矛盾,放下了包袱。会后,与会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革命斗争中,为四川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杨闇公、冉钧、童庸生、刘成辉、杨洵等同志先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重庆地委以更加团结、更具战斗力和纪律性的工作姿态,得到党中央的赞誉:“川省现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其刻苦奋斗精神更有为别省所不及者。”

此次民主生活会,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勇于纠错的光辉品格,为今天各级党组织开展好民主生活会提供了宝贵启示:要通过民主生活会,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严守组织纪律,增进组织团结,认真检视问题,在“红脸出汗”的过程中促进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规范,增强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


作者:市档案馆 王青青

来源:《当代党员》2025年第13期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