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跟着档案游巴蜀 | 峨眉山—乐山大佛:镌刻于世界的东方盛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4 08:30:06 浏览次数: 【字体:

三江之水奔流交汇,千年文脉薪火相传。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深情环抱的乐山,守护着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传承着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在守正创新中书写新时代嘉州故事。

 c96b97e215c3411492275614b8b30d5d.png

▲峨眉山全景图(来源:峨眉山景区管委会)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的独特之处在于自然与人文历经千年融合,成就了自然山水与传统文化浑然的境界。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宋太宗时期铸造的重达62吨的普贤菩萨像,是峨眉山的重要地标,全山共有寺院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珍贵文物超1000件。诗人李白、苏东坡、陆游等留下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峨眉派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三大流派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峨眉山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地形复杂,土壤种类多,气候垂直差异甚大,形成了多种复杂的植物环境。全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2%,已知植物280科37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引为模式的峨眉山植物为569种,仅产于峨眉山或首次在峨眉山发现并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达100余种,极小种群保护物种6种。同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已知动物2300多种,其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

 e03366422144471db2249d7ee5df58b7.png

▲乐山大佛(来源:乐山大佛文物保护(景区)管委会)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寺,寺之南山又其胜也。”乐山大佛坐落于凌云山的栖鸾峰,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处,与乐山中心城区隔江相望,山水相融、景城一体。乐山大佛开凿于公元713年(唐代开元元年),经三代人,历时九十年建成。乐山大佛,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弥勒石刻造像壁立千仞、端坐三江,通高71米,头与山齐,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称誉。乐山大佛是古代治水安澜的创举,蕴含“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理念,见证着中华文明如江河般生生不息。乐山大佛遗产地面积18.46平方公里,以山、水、岛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以儒释道、汉唐文化、弥勒文化为核心的人文资源博大精深。遗产地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47处,从先秦至明清,历史遗存星罗棋布,历千年而不绝,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遗产地内还有苏轼、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名士题咏碑刻200余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地顺势而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实现了世界遗产与乐山在保护传承、发展共赢中和谐“对话”。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票通过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这是四川第一个、中国第三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4da1f5d3edb748a7855a14c60e5ebbb4.png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名录》证书(来源:乐山大佛文物保护(景区)管委会)

峨眉山景区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景观、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等;乐山大佛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近年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紧紧围绕加快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建设,扎实做好“文旅+”大文章,持续探索遗产资源保护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峨眉山、乐山大佛再次焕发出青春与活力,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也让“我心向往 乐山乐山”城市品牌形象更具吸引力。

 

供稿:乐山市档案馆

策划、视频制作:四川省档案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