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档同行 | 川江绞滩
▲档案《绞滩四周年纪念特刊》部分内容
长江重庆航道局保存着一批见证长江航运历史——川江绞滩从诞生发展到使命终结全过程的珍贵档案。这两件档案便是在1942年绞滩管理委员会成立四周年时,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张嘉璈和民生公司负责人卢作孚对当时川江绞滩所作贡献的题词。
自近代起,在素以滩多水急著称的川江上,靠纤夫人力拉船曾是船舶过滩的唯一方式,而这种拉纤助力船只通过险滩的方式被称作“绞滩”。1938年,面对日军轰炸,国民政府准备利用川江抢运重要物资至重庆等地。同年10月,为解决川江船只过滩问题,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汉口航政局绞滩管理委员会,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了8个绞滩站,并在40天内助力完成了物资转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服务理念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绞滩站不仅全部实现机械化,还成为保障川江航运繁荣稳定的坚强基石。1998年,川江绞滩技术首次应用于三峡工程建设,为确保工程建设期间长江不断航作出了重要贡献。

▲设置在三峡大坝导流明渠的绞滩站
2003年6月,随着三峡工程首期蓄水成库,曾经承载一方畅通、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川江绞滩”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但见证着中华民族合力抵御外辱,奋力建设长江水运交通,竭力促进沿江经济发展的相关档案文献和实物档案则被永久珍藏,于2022年入选首批“重庆市工业遗产”。
供稿:长江重庆航道局
作者:彭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