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十一五”档案事业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忠县档案事依托坚强的领导核心,树立开明开放的意识,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并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档案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收获硕果累累。
忠县移民档案中心暨综合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忠县移民档案中心暨综合档案馆总建面积10000余平方米,总投资近1000万元,2006年主体完工,2007年12月已投入使用,能满足全县50-100年综合档案的存放。忠县移民档案中心暨综合档案馆配备密集架800立方米,全自动惰性气体消防灭火系统一套,闭路监控设施一套,办公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办公条件、档案保管利用条件极大改善。
忠县档案馆晋升重庆市一级国家综合档案馆。2008年1月,经重庆市档案局专家组现场考评验收,忠县档案馆晋升重庆市一级国家综合档案馆。
忠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并对外开放。经过多年的精心谋划打造,忠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于2007年经县委、县府命名,同年对外开放,有效扩展了档案馆功能,进一步发挥了档案宣传教育功用。
三、四期移民档案工作一次通过国家验收。移民档案作为移民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纳入了国家验收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县档案工作以移民档案工作为重为先,采取有力措施,走在重庆市前列,三期、四期移民档案工作均一次通过国家验收。
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2009年以来,借助全县信息化建设平台,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完成投资50多万元,扫描馆藏档案130万画幅,添置服务器、交换机、扫描仪、电脑,并建成档案馆局域网络。数字档案馆初具规模。
收集保管利用工作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接收档案12000余卷另8000余件,接收现行文件6000多件,征集名人档案60余卷,接收移民关破企业档案资料40000余卷(册),馆藏得到极大丰富。五年来共提供档案65000余卷(册)次,接待查阅利用人员5000余人次,复印档案资料80000余页。抢救国家重点档案3000余卷。
编研工作迈大步。编辑出版《忠县年鉴》两册,《忠县县情资料》一册,组织编修《民国忠县志》,卷卷皆是上乘之作,深得各届读者珍爱。
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开通忠县档案信息网站,广泛宣传档案法规。加强外宣工作,五年来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站发表论文、信息百余篇,树立了忠县档案事业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