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5/9 14:28:59

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渝召开库区将开展水下考古

来源: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11-25 09:2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历时近20年的三峡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基本结束之后,库区水下考古将成重点之一。昨日,记者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市水下考古将主要针对三峡水库145米水位线以下永久淹没区。
  此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市文物局联合主办,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埃及等9个国家的80多位水下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代表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市长谢小军出席会议。
  此次研讨会为期3天,与会专家将分别就“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遗产展示和出水文物保护”三大议题展开研讨,还就《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各国水下考古实践与经验、出水文物保护技术等进行深入交流。
  主办方介绍,为了让国外专家更加直接了解中国的水下遗产保护工作,重庆还特地安排专家们实地考察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并专门邀请该工程设计者葛修润院士现场答疑。
  在昨天的会上,单霁翔做了题为《从水下考古到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发言。
  市文物考古所所长邹后曦表示,目前,三峡考古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科研成果,完成数十项国家级科研课题。“除了三峡水库145米水位线以下永久淹没区、消落带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季节性的洪水、暴雨也对库区文物造成周期性的损坏,受损程度有日益加重的趋势,亟须保护。三峡后续考古工作与水下文化遗存保护,成为重庆考古面临的新课题。”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