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度评价江津档案工作
“我们7天的工作量, 2天完成了,这无不归功于江津的档案数字化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曹树基感慨地说。7月26日,曹教授带领5名研究生来到江津区档案局查阅1964年前的档案,重点是为研究课题《中国的农业会合作化》收集资料。
在两天的查档过程中,江津区档案局积极配合,使曹教授一行提前完成了查档任务,离开前曹教授高度评价了江津档案工作并对江津档案局表示了感谢。
江津区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让曹教授一行感慨颇深,据曹教授介绍,6年来他们一行曾先后在上海、浙江、江苏、河南、安徽、江西、山东共七省市50多个区县查阅过档案,似乎没有见到过一家区县档案馆有如此大量的档案已经完成数字化,此次他们查阅的大部分档案均可在电脑上查询目录并阅读电子扫描件,这是一件很令他们感到惬意的事。而江津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也给曹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所关心的专题中,1950年的征粮专题、统购统销专题、农业税专题、整社专题、以及1950年代初期的乡镇档案,江津档案馆均保存得相当完整,数量丰富。此外,曹教授说江津档案馆厂矿档案也相当有特色。
最让曹教授感到惊讶的是,江津区档案馆保存有完整的民国司法档案,且数量多达24000余卷。曹教授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国战争档案破坏殆尽,残存至今的民国档案大多为战后档案,而江津区的民国档案则从民国元年开始,这是最让业界看重的地方。”他认为:江津区档案馆保存的民国司法档案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多、最好的民国司法档案之一。
目前,江津区档案局(馆)现有馆藏全宗251个,档案资料21万余卷(册、件),历史跨度90余年,时间自1912年至2003年。其中,保存年代最早的是民国档案和资料。这些丰富的珍贵史料,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及现象,而且是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档案无愧为我们研究过去,记录现在,面向未来提供了有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