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重庆市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主要内容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1 14:24:13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重庆市委、中共四川省委《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重庆市档案馆与四川省档案馆基于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理念,积极沟通对接,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川渝地区档案馆工作交流合作,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推动川渝地区档案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川渝地区档案馆事业发展合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

二、合作内容

(一)加强档案资政合作。依托两馆及双城经济圈内档案馆馆藏资源,围绕中心,开展双城经济圈历史文化研究,形成资政成果,进行交流互换,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政务决策。

(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合作。联合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交流互动的会议、论坛、文化、经贸、对外开放等系列重大活动档案的整理归档指导和接收征集工作。联合开展地方方言等口述史料采集。共同加大对巴蜀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抗战文化、三国文化、长江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石刻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川剧、川菜、蜀锦、蜀绣、石刻、竹编、夏布等两地同根同源非遗项目档案资料的征集,不断丰富地方特色文化档案资源,共同筑牢成渝地区历史文化根基。

(三)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合作。强化档案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加快川渝地区民生档案服务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川渝地区档案资源共享共建和共同开发。将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向市(区、县)延伸,扩大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拓展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实现档案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强档案开发合作。深入挖掘川渝地区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特别是地方特色档案,联合编辑、研究、出版一批档案丛书、文献、史料等图书,把档案资源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发掘馆藏档案信息,联合举办档案文献展览、档案文化宣传活动等。整合共享川渝地区档案开发成果,利用双方门户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或通过其他相互交换展示的方式,开展联动宣传,共同营造档案历史文化氛围,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历史文化研究与宣传。

(五)加强档案科技教育合作。推动两地档案专家人才库共建共享,在开展档案职称评定、档案业务培训、档案科研攻关等方面互派专家、互认资格、加强合作。依托四川省档案学校,建设“西部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加大川渝地区档案人才培养和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依托川渝档案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档案保护技术、档案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为档案事业发展服务。

(六)加强档案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合作。依托川渝两地档案学会,举办档案理论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围绕档案资源共享、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档案开放鉴定、档案资源开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双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档案馆干部互访交流、观摩学习。

(七)两地联合争取国家支持。联合争取国家档案局政策倾斜,聚焦档案基础业务前沿领域和重点课题,争取更多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计划在成渝地区落地,争取布局一批国家档案科技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让国家档案科研项目在成渝地区先行先试,推动档案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提升档案馆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能力。

三、合作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档案馆工作创新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合作对接与信息交流,提出年度重点工作,研讨新的合作事项。各自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处(室),建立日常联系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合作事项工作组,推动落实各项合作事项。随着合作的深入,逐步向市(区、县)辐射延伸,适时吸纳相关市(区、县)档案馆加入合作机制。

(二)建立馆长互访机制。重庆市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馆长不定期开展互访,共同研讨档案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做法,取长补短,不断推动川渝地区档案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建立业务交流机制。联合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在档案接收征集、整理鉴定、保管保护、开发利用、安全保障、信息化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双方每年确定一批重点事项,按年度协同推进,确保协议事项高效实施。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