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长寿区档案局“收管用”三字诀做好破产企业档案切实守护好群众利益

作者:李勇军 来源:长寿区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8-10-08 11:13:37 浏览次数: 【字体:
 长寿区是重庆市下辖区县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业迅速发展,县棉纺厂、四川染料厂、氮肥厂、西山煤矿、渝州纸厂等企业相继成长为长寿县名牌工业,在县域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县企业产权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相继破产改制。长寿区档案局在上级档案部门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档案管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能,扎实做好破产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完整,切实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力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收”字上下功夫,做到应收尽收
    区档案局坚持把工作做在前面,主动与破产企业主管部门协调,提出档案的重要性,一对一的制定档案移交工作方案,并安排专人协同破产企业清算组,对其档案整理进行指导监督,从档案清点、编制目录、装具等方面给予指导,将破产企业的档案工作列入执法监控范围,保证进馆档案的质量,避免了因监督、指导不到位致使档案资料丢失、损毁事件的发生。截止目前,接收进馆有县棉纺厂档案资料2110卷、四川染料厂档案资料12577卷件、西山煤矿档案资料2586卷件、重棉七厂档案资料2376卷件、氮肥厂档案资料3162卷件、二轻工业系统档案资料2271卷件等85家单位档案资料近3万卷件。
    在“管”字上下功夫,永葆档案安全
    区档案局始终将档案安全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认真做好档案库房的“八防”工作。严格依照档案管理制度,对所有的库房和档案资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清理,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2014年,投入资金约10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安全整改,安装红外线探测仪、库房门禁等安全系统;2017年,投入资金约2万元对库房门窗进行改造升级,安装防护栏;2018年,投入资金约120万元对库房温湿度控制设备、空调、净化一体机、强电线路进行换代升级。
    为有效地延长档案原件的保存时间,早在2007年提出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设想,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分管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档案工作。先后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档案数字化,历时五年建设,完成了315个全宗档案数字化,建成了513万条的档案目录、2100万页全文数据库,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以上。针对档案漏扫情况,2018年又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对破产企业档案中的会计档案进行清理,涉及职工的工资表进行补漏扫描。
    在“用”字上下功夫,盘活存量资源
    一是取消查阅利用收费。从2013年1月1日起,取消档案查阅利用收费,每年让利于民约10万元。
    二是畅通群众服务渠道。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成为重庆市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创建标准着长寿档案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将接收的破产企业档案通过数字档案馆向企业退休人员开放,每年查阅档案资料都在万件卷左右,查阅人员4000多人次。如四川染料厂一职工退休工龄问题,查阅工作期间从事特殊工种档案资料,将工龄提前5年;县棉纺厂13人已到退休年龄,需查阅在厂期间工资发放表,为其顺利退休提供了档案凭证;西山煤矿一退休工人,需查阅工作证明材料,办理退休提供依据。这些真实的档案资料体现了长寿档案人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守档案工作本职,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体现了长寿档案人初心不改,矢志忠诚档案事业的雄心壮志。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