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印记》编辑出版
三线建设主要是指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部、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大致经历了1964年至1966年的建设高潮、1967年至1969年的基本停顿和70年代的恢复续建三个阶段。1964年下半年到1966年底是三线建设具有决定性的阶段。首先是沿海大批企事业单位的内迁。迁建主要采取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的形式。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近年来,三线建设的过程、作用、意义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
《寻踪·印记》一书,由支援内地建设五十周年筹备组组织编写。书中选用了档案、图片、照片等近百张,真实地记述了1965年浙江省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内迁支援重庆,开展三线建设以及该厂在重庆发展的历程。
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大致经历了1964年至1966年的建设高潮、1967年至1969年的基本停顿和70年代的恢复续建三个阶段。1964年下半年到1966年底是三线建设具有决定性的阶段。首先是沿海大批企事业单位的内迁。迁建主要采取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的形式。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近年来,三线建设的过程、作用、意义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
《寻踪·印记》一书,由支援内地建设五十周年筹备组组织编写。书中选用了档案、图片、照片等近百张,真实地记述了1965年浙江省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内迁支援重庆,开展三线建设以及该厂在重庆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