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硕果累累 展望未来催人奋进
“十二五”是丰都县档案事业飞速发展的时期。该档案局(馆)一班人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和“为党立言、为政存绩、为民立传、为史留鉴”的神圣职责,积极发挥档案、地方志“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在2011~2014年期间,档案工作和地方志工作连续4年分别获得全市档案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全市地方志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其中,2011年该档案局(馆)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馆)联合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着眼大局,重点工作抓住亮点
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自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以来,该局(馆)对所属单位、村(社区)的档案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完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添置硬件设施设备,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有效推进。2012年3月,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对该县创建工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对该县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测评,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的要求,并正式授牌。
成功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2012年初,该档案局(馆)启动了国家二级档案馆创建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在创建过程中,该局(馆)不断提升档案馆服务功能,强化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工作在条件保障、基础业务、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2012年6月29日,重庆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李玳明率国家二级档案馆验收组对该县国家二级档案馆创建工作进行验收。验收组对该局(馆)在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经测评,该档案馆达到了国家综合档案馆二级标准,并正式授牌。
成功创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1年8月动工,2011年10月竣工,历时三个月时间,投资75万元。2011年11月,由中共丰都县委、丰都县人民政府批准命名。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以历史进程为主线,通过“丰泽之都、丰博之都、丰伟之都、丰业之都、丰韵之都”五个单元全面展现了丰都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基地建成以来,丰都各中小学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档案局(馆)、涪陵区档案局(馆)、巫山县档案局(馆)等单位组织人员前来参观考察,年均接待近1000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后,该局(馆)启动了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地配套设施,购置了多媒体、报告厅桌椅、档案咨询台等设备,建立档案实践活动操作区,完善档案实践基地制度,丰富基地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了档案宣传教育功能。 2014年11月,由重庆市档案局(馆)、市教委组成的验收组对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验收,经测评,达到了重庆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标准,并正式授牌,成为全市首家“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档案局(馆)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11年以来,该局(馆)积极争取县财政专项资金449万元,全面完善局(馆)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档案设施设备,大力提升档案服务功能。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1余万元,库房改造投入74万元,消防系统修复工程投入35万元,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保管保护等投入209万元。此外,该县各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村(社区)也加大了资金投入,为促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移民档案工作通过国家终验。在开展移民档案工作中,该局(馆)严格按照《三峡工程移民档案专项验收大纲》要求,规范移民档案业务工作,加强档案安全保管保护,积极提供移民档案查阅利用,配备移民库房专用设施设备,全面完成移民档案接收任务。2015年6月27至29日,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移民档案专项验收国家终验组对该县移民档案工作进行验收。验收组在听取汇报、实地查验、汇总并反馈意见后,对该县移民档案工作评定为合格。
地方志工作取丰硕成果。《丰都县志》(1986~2005)正式出版。《丰都县志》(1986~2005)自2004年正式启动编修工作以来,历经十载笔耕,数易其稿,经过三审三校,终于尘埃落定,2014年正式付印出版,共计140余万字。同时,审验出版部门志、乡镇志、专业志50余部。自2004年出版首部《丰都年鉴》以来,至今已编辑出版10卷。《丰都年鉴》质量评比多次荣获国家级三等奖,为编纂精品良志打下坚实基础。
履职尽责,常规工作抓住重点
馆藏资源日渐丰富。2011年来,接收了退耕还林档案、乡镇户籍婚姻档案、移民档案、破产企业档案和撤销机构档案等共计125007卷(册)。该档案馆现有档案251个全宗,档案资料23万余卷(册),上架排列总长度4580米。
档案保管保护工作不断强化。几年来,该局(馆)完善了档案接收、整理、保密、保管、借阅、利用、统计、鉴定、移交、库房温湿度记录等制度,按照“八防”要求严格库房管理。完善档案检索工具,编制了《全宗指南》和形式多样的检索工具共976册。从2011年以来,先后对丰都县民政局(馆)、乡镇企业局(馆)、水电局(馆)等全宗进行了鉴定,共鉴定档案4500卷(册)。抢救民国时期田粮处等重点档案2600余卷,使档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档案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2011年来,该局(馆)不断完善档案机房设施设备,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96638卷(册),服务器数据目录75万条,原文560万页,容量1.1TB,数字化率达42%。并将数据全部导入数字化档案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快速实现对档案的检索、浏览、打印、保管、统计、编研、开发利用等操作。全县各单位、部门均可通过党政内网登录单位帐号后查阅本单位已数字化档案。
档案业务指导扎实推进。为了全面促进该县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该档案局(馆)狠抓了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一是完成机关、企事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定级(升级)工作。二是认真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开展民营企业建档工作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引导并重点帮助民营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帮助民营企业开展建档工作,做好档案的规范整理。三是积极贯彻国家档案局(馆)第9号令,编制《丰都县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细则》,通过了重庆市档案局(馆)审批;指导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社保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四是贯彻《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指导辖区内重点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工作。五是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档案移交进馆相关工作。
档案法制工作有声有色。加大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年3月法制宣传月、“6.9”国际档案日、“12.4”法制宣传日、送法下乡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该局(馆)与县人大法工委、县政协提案法制工委联合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大力查处档案违法行为,近几年共查处3件档案违法案件。加大档案培训力度,几年来,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馆)办班3期350人次,对县政府各系统进行档案专题培训8期790人次,深入乡镇(街道)办班培训30余次5000余人。
档案编研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该局(馆)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开展编研工作,先后编制《丰都庙会》、《丰都长江大桥》、《丰都非典防治》、《丰都议会》、《档案利用事例编研》、《丰都煤矿简介》、《丰都煤矿大事记》以及第二轮《丰都县志(1986~2005)》等,发挥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档案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几年来,该局(馆)接收县政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城建委、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县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等涉及民生的已公开政策法规文件1200余份,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大力拓展档案馆的服务领域。2011年来,共接待查询利用者达45850人次,提供档案32764卷次,提供档案证明共24500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足当前,档案工作任重道远
回首“十二五”,该局(馆)不断加强馆内软硬件设施建设,夯实档案业务基础,强化社会档案意识,提升档案人员业务水平,档案工作成绩节节攀升,档案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展望“十三五”,该局(馆)拟将在市档案局(馆)的精心指导下,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进一步牢固树立“为国守史、为党管档、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加深入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信息化网络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宣传,提高各级干部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努力营造档案工作良好氛围,让人人认识档案工作、关心档案工作、支持和参与档案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档案干部队伍结构,稳定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全县档案干部信息库,加强档案干部的培养,提升档案业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强化档案“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完善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档案安全完整。增加密集架1000立方米,加大档案接收力度,丰富馆藏资源。加强业务指导,促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0%以上,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继续做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督促《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档案资政、存史、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