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5/9 15:02:25

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丰都县档案局“十二五”时期档案地方志工作精彩回顾

作者:秦华平 郎鸿滟 来源:丰都县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6-04-17 07:4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二五”期间,丰都县档案局档案地方志工作成绩显著,在2011 ~ 2015年期间,连续5年分别获得全市档案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全市地方志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其中,2011年丰都县档案局(馆)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馆)联合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主要工作亮点如下:1.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成功创建。对所属单位、村(社区)档案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完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添置硬件设施设备,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有效推进。2012年3月,成功通过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并正式授牌。2.国家二级档案馆成功创建。2012年初启动国家二级档案馆创建工作,档案馆服务功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得到大力提升。2012年6月,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验收组测评验收,并正式授牌。3.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重庆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成功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1年8月动工,10月竣工,历时三个月时间,投资75万元。2011年12月,由中共丰都县委、丰都县人民政府批准命名。基地展厅分设“丰泽之都、丰博之都、丰伟之都、丰业之都、丰韵之都”五个单元,以历史进程为主线全面展现丰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基地建成后,年均接待近1000人,主要包括各级领导、县内中小学生、档案系统同仁。2014年初启动重庆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购置多媒体、报告厅桌椅等设备,设立档案咨询台、档案实践活动操作区,完善档案实践基地制度,丰富基地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档案宣传教育功能。 2014年11月,通过重庆市档案局、市教委组成的验收组验收,成为全市首家市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4.移民档案工作通过国家终验。我县移民档案工作严格按照《三峡工程移民档案专项验收大纲》要求,规范档案业务工作,配备移民库房专用设施设备,加强档案安全保管保护,积极提供档案查阅利用,共接收移民档案29319卷(册)、22082件。2015年6月,通过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移民档案专项验收国家终验组现场检查验收后,评定结果为合格。5.档案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2011年来,不断完善档案机房设施设备,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96638卷(册),服务器数据目录75万条,原文560万页,容量1.1TB,数字化率达42%。数据全部导入数字化档案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对档案的快速检索、浏览、打印、保管、统计、编研、开发利用等操作。全县各单位、部门均可通过党政内网登录单位帐号后查阅本单位已数字化档案。6.档案编研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县档案局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开展编研工作,先后编制《丰都庙会》、《丰都长江大桥》、《丰都非典防治》、《丰都议会》、《档案利用事例编研》、《丰都煤矿简介》、《丰都煤矿大事记》以及第二轮《丰都县志(1986~2005)》等,发挥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7.馆藏资源日渐丰富。“十二五”期间,共接收退耕还林档案、乡镇户籍婚姻档案、移民档案、破产企业档案和撤销机构档案等共计125007卷(册)。县档案馆现有档案251个全宗,档案资料23万余卷(册),上架排列总长度4580米。8.档案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大力拓展档案馆的服务领域。2011年来,共接待查询利用者达45850人次,提供档案32764卷次,提供档案证明共24500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9.地方志工作取丰硕成果。“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有20个部门、乡镇和行业启动编修工作,已通过县志办评审、县政府同意出版的部门志、乡镇志、专业志有15部600余万字,其中已经印刷出版9部。2014年《丰都县志》(1986~2005)在历经十载笔耕,数易其稿,经过三审三校后正式出版,共计140余万字。自2004年出版首部《丰都年鉴》以来,至今已编辑出版11卷。《丰都年鉴》质量评比多次荣获国家级三等奖,为编纂精品良志打下坚实基础。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