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档案局“十二五”档案工作重点回顾
“十二五”期间,大足区档案局(馆)各项工作在大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档案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15号和渝委办31号文件,扎实推进“档案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依法治档”水平,狠抓落实档案宣教、培训、编研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档案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档案馆藏不断丰富。“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积极开展档案接收工作,接收197个(批次)立档单位的档案进馆,共48655卷、118781件。目前,馆藏档案达到234个全宗、153824卷、460837件,同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8.17%。
强化档案安全工作。“十二五”期间,开展消防培训3次,健全档案安全制度11项,投入25万元增设门禁系统、完善监控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等,严格执行档案馆库房管理国家标准,未发生一例档案安全事故。
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文件规定,于2013年8月1日实现免费查档服务,2014年免费实施“午间查档”、“周末预约查档”服务。“十二五”期间,区档案馆共接待4万余人次,查阅档案5万余卷,出具证明材料5万余页。接待人次数同比增长达152%。
实施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320余万元,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50000余卷,扫描幅页面800万页;投入资金220万元,完成了国家重点档案(民国)抢救与保护9000卷;接收电子档案进馆20个批次、30000余件。目前,大足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30%。
“依法治档”水平逐步提高
夯实行政执法基础。一是局(馆)取得市政府行政执法证累计8人次。正式设立大足区后,取得市政府行政执法证5人,累计参加行政执法人员培训18人次。二是按照渝委办发〔2015〕 66号文件,对本级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清理,保留22项。三是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建立完善局(馆)制度规范15项。
开展行政执法检查。2012年区划调整建立大足区之初,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档案局组成档案法执法检查组对全区各镇街、部门开展了专项行政执法检查;2013年双桥经开区管委会会同区档案局对经开区各部委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协同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双桥经开区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通过档案行政执法,促进了全区各级档案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共开展执法检查38次,检查单位180个(批次)。
狠抓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是做好机关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工作。“十二五”期间,对全区各街镇、区级部门档案业务指导256次,覆盖率达100%,促进了街镇、区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区委部委办和政府委办局等一级单位和镇、街“十二五”期末各门类档案归档率均达100%。二是开展社区、农业农村建档工作。2014年与区民政局联合向全区各街镇发出了《关于开展社区档案规范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了棠香等3个街道的6个社区建档试点工作并验收合格;2015年又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联合向全区各街镇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档案规范管理的通知》,对村(社区)建档工作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对社区及村级建档工作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十二五”期末全区社区(村级)档案归档率均达100%。三是联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档工作。“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每年均与区农委联合向各镇街人民政府、区级有关部门发出“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和整理要求,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检测、销售等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归档规范、保管安全、管理科学、利用方便。
做好经济科技档案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令第10号。“十二五”期间,每年均完成区所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审核工作,完成率达100%。二是组织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十二五”期间,组织了“濑溪河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档案验收13项,会同市档案局、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市水投集团等单位对“玉滩水库扩建工程枢纽工程”、“双桥经开区千叶·市民广场”、“重庆正大软件职业学院双桥校区“等5项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验收工作,均符合档案整理标准。
档案宣教、培训、编研等工作狠抓落实
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十二五”期间,局(馆)制定了《重庆市大足区档案局“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采取了切实措施贯彻落实《重庆市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2011-2015年)》,做到了有具体措施、办法。局(馆)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9国际档案日”、法制宣传日、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增强档案法纪及工作意识,发放宣传资料8800余页(份),局(馆)干部积极在各大媒体、刊物广泛投稿,刊载信息380余条。
强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3年被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累计投入15万余元设置和维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内容,接待区内中小学生、退休干部等1000余人次。累计投入近10余万元,以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基础创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接待中小学生5个批次,500余人次。2014年,经过大足区教委和区档案局组织专家组实地考察测评验收,区档案馆被批准为“首批大足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组织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十二五”期间,局(馆)高度重视档案业务培训,组织区级培训10余期,培训档案专兼职工作人员1069人次,组织参加市档案局、市档案学会培训10余期,培训档案专兼职工作人员103人次,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级培训10人次。尤其是2013年专门组织由区行政学校、区档案局联合开展了全区档案业务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人。通过组织协调参加各类档案业务培训,大力促进了全区各街镇、区级部门以及重点企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十二五”期间,一是会同区党史研究室、区志办等部门编纂了《中国共产党大足县组织史资料》(1993.08—2011.10)、《大足地名故事选》、《大足千年人物》、《大足县志》(1986—2011)等史料汇编7部。二是每年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专题调研,对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区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5篇,并报送市档案局政策法规处,推动了档案规范化管理。三是积极向各大报刊杂志投稿论文,《我的四年档案生活》、《大足的红色足印》等10余篇论文在《中国档案报》、《重庆档案信息网》、《重庆档案》公开媒体刊物刊发。
实施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成立大足区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委员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馆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并报市档案局备案。2015年,开放鉴定档案47248件,向市档案局(馆)报批延期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1545586条,并在重庆市大足区档案局公众信息网上开放。
牵头承办档案专题展览。“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馆)牵头承办了“2013年6.9国际档案日—档案工作专题展览、“中国西南城.2013《大足年鉴》”等大型户外专题展览3场,展览展板300余块、照片1800余幅,累计参观群众数达万人。
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市两办的《实施意见》成效初显
2015年大足区委办、区府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通知》。《通知》主要是对深化档案工作认识、规范执法、依法管档、切实加强档案馆(室)建设、“四个体系”建设、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在投入保障方面,明确将区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安全保管保护经费按有关规定标准纳入常年预算;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区档案局首次通过公开招录形式,录用一名优秀人才到局机关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
区综合档案馆建设顺利推进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关于中西部地区档案馆建设规划要求,原双桥区档案馆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原大足县档案馆列入“十三五”建设项目。原双桥区、大足县合并成立大足区后,市发展改革委、市档案局拟同意将原双桥区、大足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合二为一”,按照国家一类档案馆(独立建馆或相对独立建馆)规划建设大足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十二五”期间,该项目已实现投资1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5万元,地方政府配套795万元,在规划的海棠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公共建筑群内(三馆一中心)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工程竣工,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投入使用。
“档案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档案馆藏不断丰富。“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积极开展档案接收工作,接收197个(批次)立档单位的档案进馆,共48655卷、118781件。目前,馆藏档案达到234个全宗、153824卷、460837件,同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8.17%。
强化档案安全工作。“十二五”期间,开展消防培训3次,健全档案安全制度11项,投入25万元增设门禁系统、完善监控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等,严格执行档案馆库房管理国家标准,未发生一例档案安全事故。
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文件规定,于2013年8月1日实现免费查档服务,2014年免费实施“午间查档”、“周末预约查档”服务。“十二五”期间,区档案馆共接待4万余人次,查阅档案5万余卷,出具证明材料5万余页。接待人次数同比增长达152%。
实施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320余万元,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50000余卷,扫描幅页面800万页;投入资金220万元,完成了国家重点档案(民国)抢救与保护9000卷;接收电子档案进馆20个批次、30000余件。目前,大足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30%。
“依法治档”水平逐步提高
夯实行政执法基础。一是局(馆)取得市政府行政执法证累计8人次。正式设立大足区后,取得市政府行政执法证5人,累计参加行政执法人员培训18人次。二是按照渝委办发〔2015〕 66号文件,对本级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清理,保留22项。三是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建立完善局(馆)制度规范15项。
开展行政执法检查。2012年区划调整建立大足区之初,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档案局组成档案法执法检查组对全区各镇街、部门开展了专项行政执法检查;2013年双桥经开区管委会会同区档案局对经开区各部委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协同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双桥经开区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通过档案行政执法,促进了全区各级档案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共开展执法检查38次,检查单位180个(批次)。
狠抓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是做好机关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工作。“十二五”期间,对全区各街镇、区级部门档案业务指导256次,覆盖率达100%,促进了街镇、区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区委部委办和政府委办局等一级单位和镇、街“十二五”期末各门类档案归档率均达100%。二是开展社区、农业农村建档工作。2014年与区民政局联合向全区各街镇发出了《关于开展社区档案规范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了棠香等3个街道的6个社区建档试点工作并验收合格;2015年又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联合向全区各街镇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档案规范管理的通知》,对村(社区)建档工作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对社区及村级建档工作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十二五”期末全区社区(村级)档案归档率均达100%。三是联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档工作。“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每年均与区农委联合向各镇街人民政府、区级有关部门发出“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和整理要求,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检测、销售等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归档规范、保管安全、管理科学、利用方便。
做好经济科技档案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令第10号。“十二五”期间,每年均完成区所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审核工作,完成率达100%。二是组织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十二五”期间,组织了“濑溪河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档案验收13项,会同市档案局、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市水投集团等单位对“玉滩水库扩建工程枢纽工程”、“双桥经开区千叶·市民广场”、“重庆正大软件职业学院双桥校区“等5项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验收工作,均符合档案整理标准。
档案宣教、培训、编研等工作狠抓落实
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十二五”期间,局(馆)制定了《重庆市大足区档案局“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采取了切实措施贯彻落实《重庆市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2011-2015年)》,做到了有具体措施、办法。局(馆)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9国际档案日”、法制宣传日、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增强档案法纪及工作意识,发放宣传资料8800余页(份),局(馆)干部积极在各大媒体、刊物广泛投稿,刊载信息380余条。
强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3年被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累计投入15万余元设置和维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内容,接待区内中小学生、退休干部等1000余人次。累计投入近10余万元,以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基础创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接待中小学生5个批次,500余人次。2014年,经过大足区教委和区档案局组织专家组实地考察测评验收,区档案馆被批准为“首批大足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组织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十二五”期间,局(馆)高度重视档案业务培训,组织区级培训10余期,培训档案专兼职工作人员1069人次,组织参加市档案局、市档案学会培训10余期,培训档案专兼职工作人员103人次,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级培训10人次。尤其是2013年专门组织由区行政学校、区档案局联合开展了全区档案业务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人。通过组织协调参加各类档案业务培训,大力促进了全区各街镇、区级部门以及重点企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十二五”期间,一是会同区党史研究室、区志办等部门编纂了《中国共产党大足县组织史资料》(1993.08—2011.10)、《大足地名故事选》、《大足千年人物》、《大足县志》(1986—2011)等史料汇编7部。二是每年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专题调研,对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区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5篇,并报送市档案局政策法规处,推动了档案规范化管理。三是积极向各大报刊杂志投稿论文,《我的四年档案生活》、《大足的红色足印》等10余篇论文在《中国档案报》、《重庆档案信息网》、《重庆档案》公开媒体刊物刊发。
实施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成立大足区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委员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馆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并报市档案局备案。2015年,开放鉴定档案47248件,向市档案局(馆)报批延期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1545586条,并在重庆市大足区档案局公众信息网上开放。
牵头承办档案专题展览。“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馆)牵头承办了“2013年6.9国际档案日—档案工作专题展览、“中国西南城.2013《大足年鉴》”等大型户外专题展览3场,展览展板300余块、照片1800余幅,累计参观群众数达万人。
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市两办的《实施意见》成效初显
2015年大足区委办、区府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通知》。《通知》主要是对深化档案工作认识、规范执法、依法管档、切实加强档案馆(室)建设、“四个体系”建设、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在投入保障方面,明确将区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安全保管保护经费按有关规定标准纳入常年预算;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区档案局首次通过公开招录形式,录用一名优秀人才到局机关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
区综合档案馆建设顺利推进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关于中西部地区档案馆建设规划要求,原双桥区档案馆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原大足县档案馆列入“十三五”建设项目。原双桥区、大足县合并成立大足区后,市发展改革委、市档案局拟同意将原双桥区、大足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合二为一”,按照国家一类档案馆(独立建馆或相对独立建馆)规划建设大足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十二五”期间,该项目已实现投资1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5万元,地方政府配套795万元,在规划的海棠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公共建筑群内(三馆一中心)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工程竣工,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