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档案资源,强化档案编研
2015年,重庆市璧山区档案局组织人力物力对馆藏民国时期重点档案——近400卷华西实验区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保护好重点历史档案。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充分利用馆藏民国时期重点档案,从中挖掘档案资源,强化档案编研。
一是编印四辑《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充分利用馆藏华西实验区档案,组织人员辑录完成《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第13、14、15、16辑,共四辑约32万字,进一步扩大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在外的影响力。
二是组织人员挖掘档案史料编写报道,在《璧山报》开辟《探寻珍藏档案尘封的记忆系列报道》专栏。目前已刊登《璧山:三撤三建的历史足迹》,《璧山:城区格局的历史变迁记》,《血战长空:璧山“九一三”空战纪实》(上)、(下),《抗战时的璧山:在繁忙的成渝运输线上》,《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彰显责任与担当》,《辛亥革命璧山起义》,《晏阳初留给璧山的历史文化遗产——华西实验区》(上)、(下),共9期。
一是编印四辑《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充分利用馆藏华西实验区档案,组织人员辑录完成《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第13、14、15、16辑,共四辑约32万字,进一步扩大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在外的影响力。
二是组织人员挖掘档案史料编写报道,在《璧山报》开辟《探寻珍藏档案尘封的记忆系列报道》专栏。目前已刊登《璧山:三撤三建的历史足迹》,《璧山:城区格局的历史变迁记》,《血战长空:璧山“九一三”空战纪实》(上)、(下),《抗战时的璧山:在繁忙的成渝运输线上》,《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彰显责任与担当》,《辛亥革命璧山起义》,《晏阳初留给璧山的历史文化遗产——华西实验区》(上)、(下),共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