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心血之作 5个创作稿本(图)
余新庆(左)向重钢档案馆捐赠《钢铁城的涅槃》书稿
6月18日上午,长篇纪实文学《钢铁城的涅槃》书稿捐赠仪式在重钢档案馆举行。重钢集团党办负责人、宣传部负责人、档案馆负责人及档案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捐赠仪式,重钢档案馆负责人代表档案部门接受了捐赠,并向作家余新庆颁发了收藏证书。
反映重钢集团环保搬迁工程的长篇纪实文学《钢铁城的涅槃》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冶金作家协会副主席、重钢退休职工余新庆呕心创作,该书50余万字,创作历时8年,作者深入基层采访了数百位工程建设者,全景记录了重钢集团环保搬迁的全过程,被誉为“展示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壮丽画卷”。该书日前已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捐赠座谈会上,余新庆深情回顾了该书的创作历程:重钢集团2006年成立新班子之后,为推进重钢持续发展,决定对公司实施环保搬迁,将公司搬离重庆主城区,在重庆长寿区新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环保钢厂,这是重钢历史上继抗战期间西迁之后的第二次战略大转移。当时作为重钢集团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的余新庆,凭借职业人的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此时余新庆虽已临近退休,还是下定决心要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记录这段历史。这样的想法得到了重钢集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重钢档案馆也积极提供了档案和史料,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初稿创作。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看过初稿之后,批示“需要见作家一面”,并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3次约见作者,提出修改建议。作者采纳多方意见,对原稿作了多次大幅修改,先后形成了5个不同的修改稿本。这些稿本对于环保搬迁工程建设过程的记录各有侧重,其中2012年1月的书稿长达67万字,是对档案资料的补充和丰富。
余新庆表示,《钢铁城的涅槃》尽管已经出版了,但不同时期书稿既是自己的心血,也是对企业重大事件的真实记录。此前在与档案人员的交往过程中,对档案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任。经自己和家人慎重考虑,决定将五部书稿无偿捐赠给重钢档案馆收存,让这份属于重钢人、尤其是参与重钢环保搬迁工程全体将士的荣誉,回归滋养她生长的热土,融入重钢历史,成为重钢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随后,余新庆在新书《钢铁城的涅槃》和5套不同版本书稿上细心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将它们亲手交给档案馆负责人。重钢档案馆负责人回应:“我们一定会将书稿妥善保管,不负您的重托!”
重钢集团党办主任黄二卫在随后的讲话中谈到,余老作为该书的创作者,以及重钢环保搬迁工程的亲历者,不仅出作品,更出精神,其热心捐赠自己心血之作的行动,与企业共担当的胸怀,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企业职工的责任。此外,余老利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传播文化的精神和做法更是值得我们档案人学习。余老书稿入藏重钢档案馆,不仅是对馆藏的丰富,更是对档案人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传播工作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