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档案局注重国家重点档案开发利用
在积极处理好保密与提供利用工作关系的前提下,璧山县档案局积极开展馆藏国家重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努力发挥档案存史资政、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组织编纂《晏阳初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总目提要》。2011年2月18日,该局正式启动璧山“华西实验区”及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工程,到当年底完成阅读华西实验区档案资料366卷,分类汇总280卷,形成索引资料约180万字。2012年,对180余万字的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索引进行分类,共形成6个大类,35个小类,形成《晏阳初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总目提要》定稿。
编辑出版《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突出专题编辑,重点围绕华西实验区设立、发展、组织、人事、计划、总结等遴选辑录档案史料,完成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第1-8辑的编辑出版,共完成50万余字。通过资料的交换,该局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巴中晏阳初博物馆等,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
借助社会力量支持重点档案开发。该局与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晏阳初研究室合作,以馆藏华西实验区调查室档案为依托,成功申报了国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早期社会学中国化的乡村建设实验研究》,迈出了璧山县民国档案深度开发的历史性步伐。还与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推进了馆藏民国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工程,来自四川大学的4批4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到该局参加了社会实践,此项工程不仅为国家节约资金200万元以上,而且还成功搭建了一个宣传璧山的特殊平台。
承办《重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历史档案展。2011年积极筹备《重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系列展》,于2012年1月18日在重庆开展。这是重庆市首次由区县档案部门承办的历史档案展览。此次展览在宣传璧山,提升璧山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赴台举办历史档案展览。从2012年12月起开始筹备赴台办展,2013年1月确定展览大纲,2013年5月形成展览脚本,将展览名称拟定为《晏阳初乡村建设的重庆乐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历史档案展览》,精选了历史档案134件、213页、图片70幅。展览于2013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市华山文创园展出,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新竹县美术馆展出。这是重庆市乃至全国首次由区县承办的赴台历史档案展览,它密切了渝台文化交流,促进了渝台经贸合作,极大地提升了重庆市的文化形象、增强了文化影响力。
组织编纂《晏阳初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总目提要》。2011年2月18日,该局正式启动璧山“华西实验区”及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工程,到当年底完成阅读华西实验区档案资料366卷,分类汇总280卷,形成索引资料约180万字。2012年,对180余万字的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索引进行分类,共形成6个大类,35个小类,形成《晏阳初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总目提要》定稿。
编辑出版《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突出专题编辑,重点围绕华西实验区设立、发展、组织、人事、计划、总结等遴选辑录档案史料,完成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丛刊》第1-8辑的编辑出版,共完成50万余字。通过资料的交换,该局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巴中晏阳初博物馆等,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
借助社会力量支持重点档案开发。该局与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晏阳初研究室合作,以馆藏华西实验区调查室档案为依托,成功申报了国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早期社会学中国化的乡村建设实验研究》,迈出了璧山县民国档案深度开发的历史性步伐。还与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推进了馆藏民国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工程,来自四川大学的4批4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到该局参加了社会实践,此项工程不仅为国家节约资金200万元以上,而且还成功搭建了一个宣传璧山的特殊平台。
承办《重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历史档案展。2011年积极筹备《重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系列展》,于2012年1月18日在重庆开展。这是重庆市首次由区县档案部门承办的历史档案展览。此次展览在宣传璧山,提升璧山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赴台举办历史档案展览。从2012年12月起开始筹备赴台办展,2013年1月确定展览大纲,2013年5月形成展览脚本,将展览名称拟定为《晏阳初乡村建设的重庆乐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历史档案展览》,精选了历史档案134件、213页、图片70幅。展览于2013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市华山文创园展出,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新竹县美术馆展出。这是重庆市乃至全国首次由区县承办的赴台历史档案展览,它密切了渝台文化交流,促进了渝台经贸合作,极大地提升了重庆市的文化形象、增强了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