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数字档案馆建设破茧化蝶
巴南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将建设数字档案馆纳入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二五末建成数字档案馆。2013年8月,区长段成刚在区财政局、发改委《关于完成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目标经费的报告》上签字同意,落实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处理项目财政专项资金726.07万元,巴南区数字档案馆建设破茧化蝶。
领导重视。巴南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2007年以来,区财政累计拨付国家重点档案抢救、数字化处理、现行文件扫描费用160万元,大力支持档案数字化工作。2012年初,区委首次将档案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落实了2元/卷的馆藏档案保护经费,有力地提升了档案工作地位,促进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3月,巴南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方志工作的意见》(巴南委办发〔2012〕9号),明确了2015年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目标任务。巴南区人大、区政协也高度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将《关于加快我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纳入人大重点建议和政协重点提案,通过跟踪督办,促进了全区对档案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并初步落实了资金保障,有效促进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长足开展。2013年6月26日,巴南区政府段成刚区长、黄硕副区长召集相关部门,集中听取档案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段成刚区长当场表态“区政府将全力支持数字档案馆建设,落实馆藏档案数字化专项资金”。
启动较早。2001年,巴南区档案馆开始使用寰宇档案管理软件,对馆藏婚姻档案进行卷内目录录入,是巴南档案数字化的雏形。2003年,开始使用世纪科怡档案管理软件对婚姻档案、招工文件、知青名册进行卷内目录录入, 2004年底全部录入完成。2006年,开始对政府现行文件进行扫描录入,同时启动国家重点档案—民国巴县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2007年7月,委托世纪科怡公司对馆藏1952年880卷土地证存根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正式拉开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处理序幕。2011年12月,巴南区档案局和区民政局共同向区政府争取资金40余万元,完成馆藏9274卷婚姻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处理工作,扫描档案126万余页,档案数字化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过程曲折。受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财力的制约,巴南区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一直不能大规模全面启动,进展缓慢。近年来,重庆市各区县馆藏档案数字化推进迅速,先后有近10个区县全面完成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处理,让巴南感到落后的压力。2011年,巴南区将建设数字档案馆纳入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同年10月,区档案馆积极利用三峡移民项目资金配置了3台服务器,安装了“科怡数字化档案馆应用系统V5.0”软件,建成开通了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2012年6月,依托全区党政网,区档案馆建设开通了数字档案馆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各单位可以通过党政网顺利查阅利用本单位数字化处理档案内容,为建设数字档案馆奠定了硬件基础。2013年4月,按照区领导对《关于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相关问题的请示》(巴档文〔2013〕3号)的批示,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档案局组成馆藏数字化调研小组,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研究重庆其他区县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情况。分析我区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后,区财政局、发改委提交了《关于完成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目标经费的报告》。同时,区档案馆利用有限的资金全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馆藏档案数字化率从2011年的10.1%提升到目前的18.98%。
前景大好。2012年12月,巴南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一期工程3114卷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处理项目顺利通过市档案局专家组验收,录入档案卷内目录50411条,原文扫描582440页,为巴南建设数字档案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1月,巴南区全力推行纸质档案与全文数字化档案同步接收,有效推动了档案全文数字化处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接收73个单位的全文数字化档案。8月12日,区长段成刚在《关于完成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目标经费的报告》上签字同意,落实财政专项资金726.07万元,按照“先保民生、后顾重点、分布建设、逐年投入、边实施边使用”的原则,采取“三年完成数字化、五年付清费用”的方式,全面完成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处理项目。目前一期资金70万元已经落实到位,巴南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式进入分步推进实施阶段。8月,巴南区档案局成立了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和质量验收工作小组,随后出台了《巴南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规范(试行)》,为基层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细致严密、操作可行的流程规范和具体的质量标准。
目前,巴南区数字档案馆建设硬件设施齐全,数字化经费有了保障,预计在2015年底,将初步建成数字化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