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不会忘记英雄的业绩
《新四军》是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由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与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联合拍摄的电视文献片。该片自播出以来,该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题材理论电视片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新四军》在党史、军史等史料把握上完全站得住脚,整片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基调健康,寓教于史,寓情于史,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片子。”上海离退休老干部、新四军老战士戴玉根在看完《新四军》后激动地说:“电视片中发掘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历史镜头和档案资料,使这部电视片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全面、真实地展现新四军发展的光辉历程,是我们新四军老战士热切盼望的。”这是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开展社会宣传,向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重要成果。
整部《新四军》以各方面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经,以国际国内相关历史背景为纬,采用共产党、国民党、侵略者三方亲历者讲述的方式,以档案文献、文物遗迹、影视图片资料、当地风土人情、歌曲戏剧的穿插运用为重要艺术手段,通过挖掘和讲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新四军在组建与重组,抗日、讨逆、反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建立广泛国际友谊等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业绩,可以说是对新四军整个发展历程的一次全景式扫描。
为了符合“历史述说情节化,人物刻画形象化”的创作要求,竭力避开传统纪录片的乏味说教,本片力求用历史、用事实说话。为丰富素材,摄制组历时两年先后翻山越岭5万余公里,足迹遍布当年新四军战斗过的大大小小的地方;总共对5个省32个县的100多位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有关当事人和党史、军史专家以及部分当年与新四军打过仗的侵华日本士兵、国民党士兵做了采访,拍摄出了近2万分钟的影像资料;同时,深入各地的档案、党史、文物等部门,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文档、照片、电影纪录片。
为使影片尽可能的还原真相,贴近历史,创作人员还对有关素材进行了精心地整合、筛选。该片史料统筹、时任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保管部主任李明华在回顾影片制作过程时介绍说:“《新四军》在创作、拍摄过程中,要求档案馆提供的档案数量相当多,且内容繁杂,在选取档案时,我们始终把握这样一些原则——围绕主题,全方位,立体地选择档案资料。内容既有政治、军事的,也有经济、文化、民运、统战等工作的;不但有中央和新四军领导机关形成的档案,也有部队基层官兵向上级反映情况的档案和传单。力求提供档案形式的多样化,包括领导同志的手迹、收电稿、油印件等。同时注意档案载体有所区别,不仅有档案资料,还有报纸、刊物、照片以及一些实物档案。在提供档案资料时,特别注意立足档案真实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原貌,坚决不猎奇。”面对这出内容十分丰富、关系十分复杂的纪实大剧,档案系统的工作人员以极大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为保证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他们一次次同中央和地方的宣传、党史、文物、民政部门进行联系,不分昼夜地对档案史料进行选择、编排,鞍前马后地为摄制组维持秩序、搬运器材,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间,为《新四军》的 拍摄成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中也感受到档案工作的神圣和伟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新四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档案部门也取得了巨大收获。电视片《新四军》制片主任、国家档案局音像中心副主任吴承林深有感触地说:“利用档案资料拍摄电视专题片,给档案部门带来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保留下一大批珍贵的口述档案,收集和保存下一大批随时都可能消失的文件资料和照片,这对党史、军史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传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增强了全国档案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力。事实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广泛传播,档案馆将成为创作历时文献片的资源宝库,档案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第三,有效地宣传了档案工作,提高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知名度,增强了档案工作者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努力开拓档案工作服务领域的各种探索中,用电视等现代创博媒介拍摄文献电视片是利用档案最有效的方法,是抢救、征集历史档案最有效的方案,同时又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最有效的手段。”
整部《新四军》以各方面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经,以国际国内相关历史背景为纬,采用共产党、国民党、侵略者三方亲历者讲述的方式,以档案文献、文物遗迹、影视图片资料、当地风土人情、歌曲戏剧的穿插运用为重要艺术手段,通过挖掘和讲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新四军在组建与重组,抗日、讨逆、反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建立广泛国际友谊等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业绩,可以说是对新四军整个发展历程的一次全景式扫描。
为了符合“历史述说情节化,人物刻画形象化”的创作要求,竭力避开传统纪录片的乏味说教,本片力求用历史、用事实说话。为丰富素材,摄制组历时两年先后翻山越岭5万余公里,足迹遍布当年新四军战斗过的大大小小的地方;总共对5个省32个县的100多位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有关当事人和党史、军史专家以及部分当年与新四军打过仗的侵华日本士兵、国民党士兵做了采访,拍摄出了近2万分钟的影像资料;同时,深入各地的档案、党史、文物等部门,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文档、照片、电影纪录片。
为使影片尽可能的还原真相,贴近历史,创作人员还对有关素材进行了精心地整合、筛选。该片史料统筹、时任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保管部主任李明华在回顾影片制作过程时介绍说:“《新四军》在创作、拍摄过程中,要求档案馆提供的档案数量相当多,且内容繁杂,在选取档案时,我们始终把握这样一些原则——围绕主题,全方位,立体地选择档案资料。内容既有政治、军事的,也有经济、文化、民运、统战等工作的;不但有中央和新四军领导机关形成的档案,也有部队基层官兵向上级反映情况的档案和传单。力求提供档案形式的多样化,包括领导同志的手迹、收电稿、油印件等。同时注意档案载体有所区别,不仅有档案资料,还有报纸、刊物、照片以及一些实物档案。在提供档案资料时,特别注意立足档案真实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原貌,坚决不猎奇。”面对这出内容十分丰富、关系十分复杂的纪实大剧,档案系统的工作人员以极大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为保证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他们一次次同中央和地方的宣传、党史、文物、民政部门进行联系,不分昼夜地对档案史料进行选择、编排,鞍前马后地为摄制组维持秩序、搬运器材,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间,为《新四军》的 拍摄成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中也感受到档案工作的神圣和伟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新四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档案部门也取得了巨大收获。电视片《新四军》制片主任、国家档案局音像中心副主任吴承林深有感触地说:“利用档案资料拍摄电视专题片,给档案部门带来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保留下一大批珍贵的口述档案,收集和保存下一大批随时都可能消失的文件资料和照片,这对党史、军史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传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增强了全国档案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力。事实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广泛传播,档案馆将成为创作历时文献片的资源宝库,档案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第三,有效地宣传了档案工作,提高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知名度,增强了档案工作者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努力开拓档案工作服务领域的各种探索中,用电视等现代创博媒介拍摄文献电视片是利用档案最有效的方法,是抢救、征集历史档案最有效的方案,同时又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