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5/9 14:34:39

本地档案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小档案”服务“大民生”

作者:张利会 吴 梅 来源:江津区档案局 江津先锋镇 发布时间:2012-10-17 09:05:05 浏览次数: 【字体:

    有人说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镇街干部越来越难当。其实,要想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首先要知道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做到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先锋镇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过程中,通过驻社察民情、入户听民声、院坝化民怨、联动解民难、发展帮民富,设计“民情电子档案”,建立了包罗万象的“民情百科全书”,从而构筑了干群和谐沟通的有效渠道。

   一份份档案的建立,民生触角没有盲点;
   一项项民情的落实,干群融洽群众满意;
   ……
   今年,先锋镇紧紧围绕区委“一五七六”发展思路,强化基层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采取驻社察民情、入户听民声、院坝化民怨、联动解民难、发展帮民富,建立“民情电子档案”,化民忧、解民难、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驻社联户建民情档案
把百姓“冷暖”装进干部心里

   “罗大伯,你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村里要修农村公路你怎么看啊?……”昨日一大早,该镇机关干部杨义芳就来到她所驻的石鱼村。她一边与群众拉家常,一边仔细询问村情民意,并将有关情况详细记录在案。
   这只是该镇开展驻社联户,建立民情电子档案的一幕。今年4月,先锋镇率先推开“民情电子档案”建设工作,把102名镇机关干部分成10个小组,分别深入全镇10个村居、63个社、385个村社居民小组,分层次、全覆盖地走访,了解基本信息,倾听群众心声,记录民情档案。
   走访中,该镇党委牵头主抓,以村、社区为单位,按照“一村一档、分类归档、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及时更新、注重运用”的总体要求,将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存在困难、诉求记录在档,并对各村、社、居民小组的经济发展、干部队伍、特殊关注对象等基本情况一一进行梳理、汇总,建立起“一村一档”“一社一档”“一小组一档”的民情电子档案。
   在该镇党政办打开这本“民情电子档案”看到,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村居两委干部(党员)的基本情况、困难群众基本情况、近期村里需要发展项目情况、村产业发展情况等8个汇总表的基础资料,一应俱全。
   据悉,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该镇100多名机关干部走访8000余农户,共收集意见、建议5000条,梳理各类问题200多个,分别为全镇1200名困难群众、500多名特殊个体建立了档案,形成调研报告63份。

【启示】集智于民
   随着行政体制调整,小村变大村,村务材料缺失、遗漏,都会影响村务正常开展,有的导致各类矛盾纠纷迭出,给基层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先锋镇通过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建立民情电子档案,把民情摸上来了,把干群联起来了,把民事办起来了,把民心聚起来了,从而实现群众的满意度升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定期收集更新民情
“民情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

    “石鱼社共有236户,721人,其中外出打工57人,党员12名,有困难户5户……”
   鼠标轻轻一点,绣庄村村情、麻柳村党支部情况、金紫村马岩社低保户等基本情况纷纷跃入眼帘。
   为了便于查找、使用和及时更新,该镇投入10多万元,请专业人员开发出了“支撑系统人性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工作责任网格化、社会管理精细化”民情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民情档案”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管理”。
   不仅如此,该镇还聘请300多名民情信息员,及时收集的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家庭实际困难等民情信息,定期反馈到镇民情电子档案办理办公室进行更新,保证“民情电子档案”的信息准确,及时反映民情变化。
   “民情电子档案”犹如一张大网,将农村工作的触觉延伸到家家户户,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搭建平台。
   如今,该镇已为10个村、63个社、381个村民小组建起了民情档案,初步形成了“每社一节、每村一章,全镇一本”的“民情百科全书”,并全部实现了“民情档案”数字化。

【启示】取信于民
   党员干部与群众是鱼水关系,走到群众中进行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才最直接、最有效、最受群众欢迎。先锋镇在管理民情电子档案中,干部定期下去,收集民情、沟通民意,便是在机制层面,畅通了听取意见、解决问题的渠道,从而及时解决群众所反映的诉求,带来了干群一家亲、干群心连心的良好局面。

三级“双向”联动解民难
“小档案”服务“大民生”
   “要不是他们来走访,我们这条公路不晓得要好久才得到修哟。”日前,先锋镇党委政府大门前热闹非凡,该镇石鱼村3社的村民钟万祥带领数十名村民敲锣打鼓给镇里送来了一面锦旗。
   石鱼村3社的钟万祥等200多户村民是“民情电子档案”的直接受惠者。今年4月采集“民情电子档案”原始资料时,该镇组织委员周治坤了解到该社交通闭塞,群众十分期盼硬化出社的农村公路。
  回到镇里后,周治坤及时将石鱼3社收集到的民情提交镇党委政府研究,一致同意将石鱼3社的农村公路纳入今年的计划。于是,周治坤带头捐资,与该村的干部一起走村串户,积极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改造农村公路,目前,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可以完工。
  在利用“民情电子档案”过程中,先锋镇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按照“合理诉求,及时解决;不合理诉求,解释疏导;不合理但确实困难的,尽力帮扶”的原则,将收集的群众关心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形成了镇、村(社区)、小组三级联动的解决机制。
   “小档案”服务“大民生”。今年来,该镇通过“民情电子档案”,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56个,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帮助就业323人,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解决历史积案9件,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启示】造福于民
   变管理为服务,探索服务群众“直通车”。先锋镇通过“民情电子档案”,在利用下功夫,为民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办事”到“干部跑腿服务”的转变,从而推动基层干部从“对上负责”向“对下负责”的转变,实现上级组织和群众的“双满意”。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