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积极打造西部档案强区
大渡口区积极响应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关于建设“档案强国”、“西部档案强市”的号召,按照档案事业发展保障、资源、利用、人才“四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打造“重庆一流、西部前列、全国领先”的档案强区新形象,增强文化底蕴,参与、见证大渡口的辉煌蝶变。
一、“三管齐下”构建强区平台
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级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打造西部档案强区工作。并成立4个课题调研组,科学拟定38个调研提纲,对全区128个立档单位开展实地调研,拟出台《大渡口区关于打造西部档案强区工作的意见》,合力推进西部档案强区建设。二是建立协作机制。与重庆市档案局建立打造西部档案强区协作机制,每年召开两次督查会议,分别由重庆市档案局和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各主持一次,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和利用重钢集团特有的档案优势资源,为大渡口区打造西部档案强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支撑力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档案强区”健康协调开展。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区委政府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全区发展规划、列入执法检查和考核体系。“十一五”期间,区财政投资近1亿元,建成大渡口区国家综合档案新馆,并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区财政落实205万元用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工作经费。
二、“思考+实践”丰富强区内涵
一是提出工作构想。经过反复酝酿,认真思考形成《关于大渡口打造西部档案强区的构想》,对档案事业的投入、近年大渡口区档案事业取得的显著变化、档案强区建设在推动文化大渡口建设、服务大渡口转型发展中将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深远意义和强区建设的宏伟愿景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刻的分析。该文章在《重庆档案》第118期刊载,得到区委盛娅农书记重要批示。二是打造目标体系。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冬权局长关于档案强国建设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市情、区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包含4 个体系,22 个主要指标,85个具体指标的《大渡口区西部档案强区建设目标体系》和《工作实施方案》,对目标、内容和要求等作了具体明确的细化和界定。市局党组2次听取大渡口区打造西部档案强区的专题汇报。三是抓特色强结构。积极构建“特色”、“精品”档案馆,广泛征集我区老红军袁崑、飞虎英雄龙启明、抗美援朝志愿军邹光正、白色时期地下工作者万秉涛、奥运冠军李雪莴、世界“钢琴王子”李云迪,第二十一、二十九兵工厂旧址等各类特色档案,不断丰富馆藏结构。四是推行专家听证。为充分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建议,丰富和完善体系标准,2012年来,大渡口先后召开动员会、建言献策会、专题研讨会和工作座谈会。今年初,重庆市档案局率沙坪坝区、江北区、渝中区、涪陵区档案局领导及全市第一批“555档案人才”来大渡口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档案强区的理解,建设标准的设定,指标的定性和定量问题以及创建工作思路等,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形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多措惠民彰显强区特色
一是在全市首推档案查阅“零收费”。去年来,大渡口区在全市率先推行档案查询全免费政策,取消了原来查询所收取的档案证明费、档案保护费、咨询服务费,复印、打印等所有费用。2012年,共接待利用者3364人次,提供资料17826卷次,复印10328页,出具证明143份,累计免费上万元。二是在全市第一家建立农村“空巢”老人档案。为加强空巢老人档案工作,规范空巢老人档案管理,充分发挥空巢老人档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出台了《大渡口区“空巢”老人档案管理办法》。并会同相关部门为全区3个镇22个行政村的197位农村“空巢”老人建立了189册档案。三是全力探索便民机制。积极开放网上查询功能。在局综合信息网站开放目录查询,有效加快档案查询时间;开通便民服务电话。通过电话预约和电话查询等方式查询档案,提供咨询和解答各类档案问题服务;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对婚姻档案、破产企业工资档案等群众利用率高、维系民权、服务民生的档案,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确保民生档案全部接收进馆,方便群众查询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