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服务重庆作家工业题材话剧创作(图)
重庆市文联采风创作团参观重钢档案馆
近日,由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定天带队的重庆文联作家创作团队专程来重钢公司档案馆参观采风,为创作以重钢环保搬迁为题材的话剧作准备。为支持作家们搞好创作,重钢档案馆事先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服务方案,陪同作家们参观了档案展览,与他们就重钢百年厂史和剧本创作进行了专题座谈,并向他们赠送了馆藏《四十年的愿望》剧本复制件和《百年重钢史话》等近期编研成果。
这已不是重钢档案馆第一次全方位服务高端文艺作品创作。重钢在建国初期曾经是许多专业作家、画家、诗人、编剧和演员体验生活进行文艺创作的重要基地。上世纪50年代初,在当时的重庆市委宣传部长任白戈领导下,重庆文化工作者在重钢体验生活,以钢铁工人支援成渝铁路建设为素材,创作了经典话剧《四十年的愿望》,在全国公演100多场大受好评。画家朱宣咸、政子平等人创作了《支援成渝铁路的钢铁工人》、《炼钢炉前》等代表作。这些文艺精品和郭沫若、曹禺等文化名人的题词都被档案馆永久珍藏保管。近年来,重钢档案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档案工作转型的号召,在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企业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服务,陆续为大型电视剧《钢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追访西迁路》、四川美院关于“百年重钢”主题的浮雕和油画创作等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档案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档案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
此次,为全面反映重钢环保搬迁的事迹和成果,重庆市委宣传部再次组织文化精英来重钢采风创作,派出了包括国家一级编剧、重庆川剧院文学总监、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川剧《金子》的编剧隆学义和国家一级编剧、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电视剧《山城棒棒军》的编剧王逸虹在内的实力派创作阵容。采风创作先从哪里着手?作家们不约而同地把重钢档案馆作为赴重钢采风的第一站。
重钢档案馆为这次接待和服务作了充足的准备,事先编制了接待方案,并根据特定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重庆市文联采风创作团队来馆后,档案馆指派自主培养的厂史研究专家为其作档案展览解说,并全程参与了剧本创作思路座谈,赢得了作家们的交口称赞。作家们表示,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是素材收集。通过与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了解了重钢与国家同呼吸、同命运的独特厂史,被档案所记录的时代精神、企业命运、员工面貌和社会民生深深感动,提振了打造文化精品的激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