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档案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显成效
当前,九龙坡区区域经济、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等方面进行着快速而深刻的发展变化。该区档案局紧跟形势,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服务保障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
一、丰富形式内容,服务区域经济有所为
(一)创新服务形式
在坚持通过电话代查、来人来函代查等措施为机关单位、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旧城改造、城中村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优先查档服务,使档案资料成为领导决策和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得力助手。
(二)拓展服务领域
针对辖区企业档案管理条件不足的情况,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存储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主动为有建档需求的企业提供档案业务咨询、培训和指导、保管利用服务。已为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平安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区土地整治储备中心等单位提供了档案寄存服务,解决了企业缺乏专门的档案馆库存放和无专人管理档案的难题,为加强企业档案管理,解企业疑难,确保档案安全,促进档案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奠定基础。
(三)完善服务机制
与该区经信委、区城乡建委、区发改委、九龙园区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做好入园企业的档案指导和利用服务;坚持通过举办培训、上门指导、培育典型等方式,协助非公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体系。2010年来,已开展民营企业建档业务培训2期,到园区有关企业进行档案业务指导30余次,指导17家企业开展了企业规范化建档工作,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健全工作机制,服务重点建设项目见成效
(一)规范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服务城市建设
随着该区开展“扮靓老城,拓展新区”工作以来,该区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档案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为此,区档案局与区发改委、区城乡建委联合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指导及验收工作机制。围绕重点建设项目,按照“提前介入、跟踪指导、及时验收”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为全区城市建设留档存真,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服务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对该区2006至2010年已完工的38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验收,该区档案馆成功接收了白彭公路改造工程、和建公路工程、华龙大道二期工程等10个重点项目的档案进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齐全完整、保管安全。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城乡统筹
以争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为契机,采取“村级试点、示范带动、整镇推进、全区示范”的“四步走”战略,狠抓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镇镇达标、村村建档,目前,该区11个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均达到重庆市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三级以上标准。105个行政村建档率达到100%,76个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区级以上示范标准,规范化建档率达到72.3%,其中该区白市驿镇海龙村、陶家镇锣鼓洞村被重庆市档案局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试点村。通过规范建档,积极利用档案资源为城乡统筹各项工作服务,如在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农民变市民等工作上,通过查找土地承包合同、婚姻档案、有关文件等及时为机关行使政府职能、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效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挥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和谐显成效
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加强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为民生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撑保障。
(一)规范民生档案管理
结合全区开展的民生工作,及时开展业务指导,与人力社保、人口计生、卫生、农林水利、民政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民生档案的规范性文件,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确保民生档案的归档齐全、保管安全、有效利用。如与区农林水利局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颁证等档案管理办法,与区人力社保局制发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等。2010年来,已制发有关文件8份,开展有关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等20余次。通过规范相关民生档案,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体系,既为民生工作留存大量宝贵的档案材料,又为民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凭证材料,促进了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馆藏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
及时开展了民生档案提前接收进馆,对馆藏民生档案资源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处理工作,提高利用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建立了人口计生档案、招工档案、知青档案、婚姻档案、移民档案、财政投资评审档案、重点文书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等8项专题目录数据库和原文数据库,及时接收土地确权档案、法律援助档案等民生档案进馆保存。截止2011年8月26日,今年该区档案馆提供的有效查档服务人次达到3400余人次,出具档案证明3152件次。通过查阅档案,为机关工作查考、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等提供了有效的档案凭证,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丰富形式内容,服务区域经济有所为
(一)创新服务形式
在坚持通过电话代查、来人来函代查等措施为机关单位、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旧城改造、城中村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优先查档服务,使档案资料成为领导决策和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得力助手。
(二)拓展服务领域
针对辖区企业档案管理条件不足的情况,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存储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主动为有建档需求的企业提供档案业务咨询、培训和指导、保管利用服务。已为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平安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区土地整治储备中心等单位提供了档案寄存服务,解决了企业缺乏专门的档案馆库存放和无专人管理档案的难题,为加强企业档案管理,解企业疑难,确保档案安全,促进档案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奠定基础。
(三)完善服务机制
与该区经信委、区城乡建委、区发改委、九龙园区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做好入园企业的档案指导和利用服务;坚持通过举办培训、上门指导、培育典型等方式,协助非公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体系。2010年来,已开展民营企业建档业务培训2期,到园区有关企业进行档案业务指导30余次,指导17家企业开展了企业规范化建档工作,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健全工作机制,服务重点建设项目见成效
(一)规范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服务城市建设
随着该区开展“扮靓老城,拓展新区”工作以来,该区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档案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为此,区档案局与区发改委、区城乡建委联合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指导及验收工作机制。围绕重点建设项目,按照“提前介入、跟踪指导、及时验收”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为全区城市建设留档存真,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服务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对该区2006至2010年已完工的38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验收,该区档案馆成功接收了白彭公路改造工程、和建公路工程、华龙大道二期工程等10个重点项目的档案进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齐全完整、保管安全。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城乡统筹
以争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为契机,采取“村级试点、示范带动、整镇推进、全区示范”的“四步走”战略,狠抓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镇镇达标、村村建档,目前,该区11个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均达到重庆市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三级以上标准。105个行政村建档率达到100%,76个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区级以上示范标准,规范化建档率达到72.3%,其中该区白市驿镇海龙村、陶家镇锣鼓洞村被重庆市档案局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试点村。通过规范建档,积极利用档案资源为城乡统筹各项工作服务,如在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农民变市民等工作上,通过查找土地承包合同、婚姻档案、有关文件等及时为机关行使政府职能、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效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挥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和谐显成效
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加强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为民生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撑保障。
(一)规范民生档案管理
结合全区开展的民生工作,及时开展业务指导,与人力社保、人口计生、卫生、农林水利、民政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民生档案的规范性文件,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确保民生档案的归档齐全、保管安全、有效利用。如与区农林水利局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颁证等档案管理办法,与区人力社保局制发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等。2010年来,已制发有关文件8份,开展有关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等20余次。通过规范相关民生档案,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体系,既为民生工作留存大量宝贵的档案材料,又为民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凭证材料,促进了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馆藏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
及时开展了民生档案提前接收进馆,对馆藏民生档案资源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处理工作,提高利用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建立了人口计生档案、招工档案、知青档案、婚姻档案、移民档案、财政投资评审档案、重点文书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等8项专题目录数据库和原文数据库,及时接收土地确权档案、法律援助档案等民生档案进馆保存。截止2011年8月26日,今年该区档案馆提供的有效查档服务人次达到3400余人次,出具档案证明3152件次。通过查阅档案,为机关工作查考、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等提供了有效的档案凭证,促进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