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璧山档案方志事业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近日,璧山县档案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档案地方志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到2015年,以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璧山方志馆和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晏阳初分中心为载体,将璧山县档案局(馆)建设成为“三位一体”的历史文化机构;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实现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利用手段与方式的科学化、现代化;以晏阳初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编研工程、璧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编研、《璧山年鉴》文化品牌打造、“璧山名人档案库”和“璧山特色餐饮档案库”建设为重点,塑造“馆藏优势、成果优秀、服务优异”的璧山档案方志特色;以跨入全市先进行列为目标定位,奋力推进璧山档案方志事业的快速发展。
按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的标准,加快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到2015年,馆舍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建设先进的珍品档案专题展厅以及多功能厅的需要,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将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成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璧山方志馆建设。璧山方志馆是以收集、馆藏、保护、研究、交流、开发、利用各种志书为主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场所。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中,划定一定面积用作璧山方志馆馆舍;地情资料展厅,与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珍品档案专题展厅合并使用。到2015年,实现馆藏国内县级行政区志书1000部以上。
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加快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晏阳初分中心建设。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中,划定一定面积用作专题库房及功能用房,以璧山县“晏阳初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馆藏为依托,围绕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需要,承担晏阳初及华西实验区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