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文件

您的位置:首页 >市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7-08-11 09:13:11 浏览次数: 【字体:

渝府办发〔2017〕116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2017―2025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7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2017―2025年)

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重庆2030”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本规划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慢性病是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重庆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32015年)》,大力实施综合防治策略,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着力推动癌症早诊早治和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儿童口腔疾病等综合干预,切实加强全人群死因、肿瘤随访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慢性病与营养等监测工作,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市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全民健身、营养改善、保障救助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联合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8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为制定实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前,全社会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偏低,政府部门分工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居民自我保健意识薄弱,重医轻防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现有慢性病防治体系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对健康的影响日益明显,慢性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以科技和信息化为支撑,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质,切实降低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推进健康重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调动社会和个人参与防治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坚持共建共享。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