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首页 >档案文化>学术交流>详细内容

浅析移动终端在档案利用中的可行性

作者:李勇军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2-07-04 10:55:19 浏览次数: 【字体: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扎实推进各级国家档案馆开展互联网和移动端查询利用服务,将档案查询利用服务融入区域内一网通办服务体系,推动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延伸到村、社区基层一线,促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推动互联网和移动端查询利用服务是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深化,是打造智慧型档案馆的“法宝”,也是落实深入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的有力举措。但是,一方面公众迫切希望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查阅利用档案,另一方面由于档案具有特定属性,互联网传播风险隐患大,这就导致了利用者和保管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何趋其利,避其弊,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是档案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移动终端查阅档案的优缺点

(一)移动终端查阅档案的优点一是大幅提高档案利用便捷性。档案的最终价值就是利用。近年来,虽然大部分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方面都创新了举措,比如窗口查档执行工作日全天候接待,节假日执行预约查档服务,跨馆跨室查档服务,传真查档服务等。这些服务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利用者时间上的冲突,但均需要利用者带上所需材料到现场办理取证,空间上受到制约。移动终端查档基于互联网链路而诞生,具有时空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7*24小时,还是跨省跨地区都可以通过APP与电子档案数据库建立访问通道,检索关键词进行档案数据的精确匹配,做到随时用、随时查,极大节省了利用者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有利于节约型机关建设。2013年,档案收费列入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此后,各级档案馆全面取消档案查阅、咨询、保护等查档收费,实现了查阅档案零收费,查阅经费由地方财政统一预算执行。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档案利用需求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区县级档案部门来看,每年档案打印、复印出证在7000~12000次左右,数据呈逐年递增趋势,纸质查阅经费支出占比单位行政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不利于节约型机关建设。移动终端查档访问的是电子数据,能够大大减少纸张、耗材等办公必需品方面的浪费,减轻财政压力,达到节约目的。

(二)移动终端查阅档案的缺点。一是肉眼辨别电子档案真假难度大。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出证的渠道不一样,纸质档案出证后通常都盖有档案部门鲜章。电子档案经过网络传输,呈现在用户移动终端上,经过认证后用户可以下载、保存、打印。随着网上窃密技术、篡改技术的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增加档案篡改、伪造风险,以假乱真,真伪难辨。二是互联网上传输档案限制。根据规定“未开放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严禁在互联网上查阅,利用者通过互联网只能查阅已经公开的档案,这就导致比如婚姻、林权、土地确权、个人档案等利用频率高的档案,因为未鉴定划控,涉及个人隐私不便在互联网上传输,导致利用频率高的档案不能开放查阅。

二、移动终端查阅档案的可行性

(一)电子档案数据基础牢固。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数字档案馆(室),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以重庆市为例,“十四五”期间要提升数字档案馆 (室)建设水平,加快推进 “存量数字化” ,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应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市级机关和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应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率达到70%。

(二)技术趋于成熟,安全可靠。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档案信息数据安全方面,各级档案部门对电子档案数据的管理不断提升,电子数据备份、数据安全监控等方面得到加强。例如,浙江推出了“浙里办App”进入全省手机查档,主要为群众提供婚姻、出生医学证明、山林、土地等民生档案的查阅利用服务。南京推出了“我的南京APP”提供零时空、零距离、零收费的跨国际跨区域的线上查档,在线可查询婚姻、计生等10大类民生档案。

三、移动终端查阅档案的对策

(一)打破壁垒优化服务理念。互联网时代,服务模式的转变不是“一锤子买卖”,在创新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困难和阻拦。档案工作者一定要更新档案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互联网+档案”理念摸准、吃透,持续优化服务、提升质量,全面打造档案利用多渠道。要将婚姻档案、林权档案、计生档案、学籍档案等涉民档案纳入整体考虑,科学安排、合理出证。

(二)做好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档案法》规定,档案满30年才开放,也就是说,档案馆已接收进馆的档案,除了涉及机密、国家安全、他人隐私外,在无损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前提下,都是可以提供网络查询利用服务,这就要做到应该开放,尽量开放。通过开放审核,丰富移动终端查阅档案查阅数量和类别,尽可能满足群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三)建立信息化安全机制。大数据时代,首要的任务就是保障档案电子数据的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提供利用。档案数据安全治理需要严密有效的技术予以保障, 要将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隐私保护技术、区链块技术等融入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档案数据的完整、保密和可用提供坚实的防护壁垒。


移动终端 档案利用 APP查档 网络查档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