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文化母资源地位和作用
档案的文化母资源地位和作用
况 由志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档案是文化的重要‘母资源’”。这一论断含意深刻、针对性强、意义重大。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现代先进文化的弘扬,都需要发挥档案作为文化“母资源”的独特优势。
一、档案的文化“母资源”地位
文化“母资源”概念的“母”的含义,是事物据以产生的根源、本源。《老子》曰:“无名,天下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资源”的含义是资财的来源,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母资源”可以理解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开发和利用的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本源、基础。文化“母资源”概念可从几方面理解:从档案内容看,它是从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资料转化而来的;从档案形式特征看,文件、资料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从文化“母资源”定义看,文化“母资源”是人类社会可被开发和利用,用以创造精神财富、传承文化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的本源,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和影响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是人类文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有学者认为,档案是文化之母、文明之母,就是这样的意思。
档案的文化“母资源”的概念是一个新概念,它会在对档案和文化认识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讨、发展完善。档案的文化“母资源”概念是一个开放概念,不是一个排它概念。“档案是文化的重要‘母资源’”,不是唯一“母资源”、更不是唯一“资源”。 档案的文化“母资源”的概念不排除典籍、文物等的文化资源作用或“母资源”作用。档案的文化“母资源”的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人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加深,对档案的文化“母资源”的概念也会加深理解。档案的文化“母资源”概念会随着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
研究档案的文化“母资源”的概念不是小题大做、无病呻吟、无事找事,而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是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深刻领会档案文化“母资源”的概念,依托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开展更多有吸引力的档案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近档案,熟悉档案,通过档案感受发展变化、了解光辉历史、弘扬优良传统,可以为群众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提高文化自觉自信的需要。可以借助研究档案的文化“母资源”概念,进一步加强档案机构的建设,强化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开发档案的文化价值,把各级档案馆建成同博物馆、图书馆一样,成为供人们文化休闲的场所,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三是推动档案事业与其他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以研究档案的文化“母资源”的概念为契机,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强化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职能,努力推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档案的文化“母资源”地位体现为:一是覆盖面广。档案是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见证,记载着人类文明传承与进步。档案把往复不断的现象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范围广,使瞬间变成永恒,成为人们进行反复观察和研究历史现象、准确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可靠依据。二是基础性强。档案是人类共同创造并保存拥有的宝贵财富,是传承、延续、创新文化的基础性资源。档案作为人类记忆的载体之一,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对文明的形成、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者。既为今天的文化创造服务,又为明天的文化创造提供基础,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成一个有机生命体。三是不可替代性。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历史文化的积累、文化创新的基础。
二、档案的文化“母资源”作用
一是贮存文化作用。档案是一种历史凭证,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档案内容有虚假以至完全违背事实,它还是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认识水平、本来的意图或欺骗活动。就此而言,档案仍不失为其形成者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历史学家称誉档案是“没有掺过水的史料”。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忆器。二是传播文化作用。档案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是人类文化不断前进的阶梯。如果没有档案充当文化传播的媒介,大量文献就无法保存,也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见的历代思想精华。三是还原文化作用。一种文化的形成往往与特定的背景和时代相联系,而该文化的价值取向正确与否则需要较长的历史时期去观察检验,必须借助相关档案史料加以甄别。文化理念可以改变,但该文化的母资源——相关的档案资料却不会改变。四是发展文化作用。档案是各种文化创造的源泉。与人类历史相比,一个人的生活年限是极其短暂的,个人的生活阅历相对有限,因此在文化创造活动中参考历史档案、典籍是必经之路。
三、重庆档案工作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档案工作纳入了国家战略规划。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 “建立科技项目诚信档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 “做好历史档案和文化典籍保护整理工作”,并规划了改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服务条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档案,为城乡居民免费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完善档案管理等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
(二)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市要求,很多方面直接间接涉及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第四次党代会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渝委办【2012】61号),将市档案局列为承担“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建设文化强市,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任务的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第四次党代会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渝委宣办【2012】25号),将市档案局列为承担“加强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任务的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主要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委宣办【2012】34号),将市档案局列为承担“扎实推进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任务的协办单位。这些,在重庆档案史上是第一次。
(三)档案系统在助推文化强市建设中作了有益探索。根据《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渝委【2010】28号)关于“利用市档案馆改建机会,在市档案馆建立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加强档案整理和保护”的要求,全市档案系统克服困难、自加压力、主动作为、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多成果。
实践证明,重庆档案工作在建设文化强市中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档案工作可以发挥文化“母资源”作用,可以有所作为。